历史课堂的四种武器
从古至今,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具体,教师们担负起的是立德树人的总方针,因此,国家对我们历史学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一、挑战
(一)外部挑战:时代正在催促教师改变。
1、新教材,随着2016年全国统一历史教材的推出,七年级2016年部编版八年级2018年部编版,相对于更加熟悉的老教材,这个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学科特点:历史是短学科,相对于长学科来说,受重视程度当然不一样,历史学科一周只有2节课,一学期20周,不过40节课,还不算节假日,我们要孩子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到运用地全过程,一个历史老师还要同时上好几个班,同时其他学科基本上挤占了孩子的课后时间,我们学科也不可能在课后给孩子安排过多的作业,所以教好历史难度当然比较大,我们历史学科的解决问题时间主要中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自然就是我们最大需求点,课堂上解决大部分问题,既是老师的需求,也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根本大法。
3、农村学生:十九大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其实中国教育农村城市发展是不均衡,大部分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比如优秀的师资,硬件等等,学生家长的观念与素质差距也比较大,当然我们西部尤为明显,我们凉水井中学就是一所典型的西部农村学校,生源的素质普遍不高,甚至还有个别名字都不会写的,可能有人质疑初中历史是一门新学科,和小学生源有什么关系,小学语文的基础是否优秀,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历史学科甚至是所有学科的理解学习。可能我们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出效果,再加上部分地区历史还要中考,历史材料题很多,问题也比较绕,对老师和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4、核心素养:.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历史学科而言,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核心素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8845382/f0b93fb99db064e5.png)
(二)内部挑战:教育精准扶贫,首先应从教师自我扶贫开始。
1、教师经验,对于一位新老师,教师经验是尤为缺乏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对课堂驾驭,教材解剖,方法指导,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优于新老师,新老师如何实现弯道超车,除了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听课,接受指导之外,今天可能有一点点收获。
2、教材熟悉程度这个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新老师,多备课,多请教,上课之后多总结反思可能提升比较快。
3、知识储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高为师。新老师知识储备应该进一步提高。
4、个人心态,比如遇到学困生,你可能叫他背很多遍他也背不到,理解的东西更不用说,如果遇到不学习,不理睬甚至顶撞你的学生,可能有的新老师就要气炸,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心态没调节好,而出现了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实际上很简单,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让孩子服你,第一你首先要问清原委,有耐心,不要一上来就发脾气,沉住气,给孩子陈述的时间,让孩子冷静下来,同时你要认真听,找出孩子陈述中的漏洞,同时也找出有利孩子下台的台阶,然后先说他平时的优点,再针对这次问题对孩子批评惩戒,并说出你为什么要惩戒他,可以引入他的家庭、同学、教师等多反面的因素,让他感觉你完全是为他好,最后再提出期望,惩戒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这个很重要。这样孩子很服你吗,不信不试试。这个也算是课下武器吧。
5、家庭因素就不说了,如何协调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个很重要。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四种武器:预习、讨论、展示、反馈(对子过关和上板测试)
(一)预习,预习是学习的前提,预习我们学科主要采用3W预习法,分别是学什么,联系什么,不懂什么,分别解决基础知识、知识系统构建、学会提问,
学什么是基础知识,这个部分你可以提前叫小组长和你一起备课,这个很关键(语言系统、你没想到的),在这之后,你可以让你的小组长在课堂上指导孩子预习,也可以预习前置,这个可以解决基础知识,这里的关键点:历史课的一课就是一篇记叙文适当加入了议论文,要素法的教授、阐释一个历史事件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一个影响,同时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孩子用双色笔,这个是一个历史方法叫关键词法。很有用,以后论文,学习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方法。
联系什么这个要解决一个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孩子这个就要自己多动脑筋,要多联系,形成习惯,以后孩子会掌握一门技能方法联系法,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好。
不懂什么:学会提问,找出自己的盲点,并解决他,这样才能完整的阐释一个历史事件。这样才能要解决一个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https://img.haomeiwen.com/i8845382/e2bec75104ff55c4.png)
(二)讨论,讨论的问题要有效和有深度的,所有的这些都要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如果预习不好,这个讨论必然是无效讨论,这里老师也可以在黑板上预设部分讨论问题,孩子那里也有部分生成的问题,生成的问题评价要跟上,要多鼓励,并且可以加入可视化评价。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事做,可以加入到孩子讨论中,这个一定要控制好时间。讨论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思维碰撞这个观念的形成,也算是历史的一个方法:合作探究法。
(三)展示这个部分是建立在讨论的基础上,主要展示共性问题和有意义的问题,主要是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展示时的纪律和姿态很重要,这个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点,教师在孩子刚刚学习展示时一定要及时介入,多纠正语言、动作、姿态,让孩子培养出好习惯,非常的重要,也很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
(四)反馈,可以采用对子过关和上板测试这个方法,好老师能迅速找出问题关键点,从而很快掌握孩子的情况,而我们普通老师可以通过多反馈缩小与好老师差距,对子过关两人一组,结成对子可以迅速相互背诵,上板测试可以一目乐然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接入,可以在平板上做题,直接生成大数据,找到孩子的共性问题,对症下药。
三、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8845382/3a31c54450ae72e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45382/af6c2c85d4549b41.png)
我们老师中的法宝意识太强,总以为一个好的做法拿来就可以用,就可以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在这里介绍的这些武器只是抛砖引玉,真正要实现孩子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必须靠一线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