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我和那人在上海照顾女儿。
大概是人到了这个年龄,期待越来越少了,对于节日,并无多大感觉,何况七夕是属于浪漫,属于年轻人的节日,跟自己也不沾边。
如此,节日不节日的,该怎么过该怎么过。七夕遇上周六,女婿在家,女儿有人陪,两个孩子周末照例补觉,早餐是指定要推后了,早晨无事,我和那人起床后出门去附近公园遛弯。
有了昨天那人因为散步发脾气的事,今天我是发誓不叫他一起,谁知他却死乞白赖要闹着去。我倒是随意,他愿意跟着就当有个伴;他不愿意去,正好满足我喜欢独来独往的个性。不因为别人而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事,这是我一贯的原则,年岁大了,更是不可能改变了。
每个人生活在世间,总要有所坚持,这是我对生活的看法。人云亦云要不得,特立独行也不好。做人首先要有自己的判断,该听别人的,自然要听,不该听的事,自己一定要有个决断。拿得住事,担得起责任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一段照顾女儿,那人着实是辛苦,我怎能不懂他的累呢?因此偶尔他发点小脾气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拿今年七夕这一天来说,他陪我早晚各散步一次,自己跑出去买了两趟菜,回家又帮着我做了两顿饭,我体谅他对女儿的疼爱,我何曾不是。孩子身体不好,我和他的心一样都在火上烤。除了互相体谅,还能怎么样呢?
这也许就是属于中年人的节日,平平常常,又清清淡淡,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回想和那人在一起的这半生,没有彩礼,没有大操大办的婚礼,更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大吵大闹,大起大落,就是这么一直平平淡淡的过着。
回顾我和那人的生活,除了惊吓从无惊喜,我早已经习惯,因此还是把日子按部就班地过。印象里,他从未送过我任何礼物,更不要提过什么所谓的情人节,或者什么节日。很多女人,都在结婚之后把自己活成了大哥的女人,而我不智慧,在婚姻里面,早已成为了一个女人中的大哥。
要说没有仪式感,他每天做我爱吃的饭菜,虽然偶尔犯个倔脾气,但家里大小事还是能以着我的心意,也算是尊重我吧。
要说有仪式感,我们的生活平淡得似乎仅剩体谅和理解,别无其他。
其实,两个不同生长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活习惯,甚至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生活,没有矛盾,没有摩擦、没有分开的冲动是根本不可能的,之所以还能继续过下去,赡养老人,把孩子养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互相退让,包容,体谅,和接纳彼此的不完美,臭脾气。
书上说:婚姻就像是两只刺猬过冬,靠近了就会互相伤害对方,不靠紧又冷,非得彼此拔了一边的刺才能靠近,好好过日子。
我想我和那人在一起的日子正是这样。
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来说,不止七夕,也包括所有的节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和每一个寻常日子没什么两样。
若非要赋予它意义,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积极的事,让自己开心,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而不是把快乐的理由建立在他人他物之上。
经常和闺蜜们聊起自家的生活,大家一致的感受是,中年夫妻,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夫妻之间早已处成了哥们和兄弟,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没事的时候,却是各忙各的,你有你的天地,我有我的方圆,互不打扰,互不干涉。其实,这样的松弛感挺好,彼此有相对的自由,空间,矛盾也会少很多。
到底是立秋过了,早晚的散步时,风中已经有了凉意,不由想季节真是个既敏感又神奇的东西,不疾不徐,却恰到好处的给你四季最美的讯息。
天凉好个秋,多出门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把内心偶尔鼓噪起的那些微妙情绪按压住,让自己尽量开心,不去想那么多琐碎的事。想也没有用。任何事都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发展。人只能一日又一日慢慢地熬下去,不对任何人有所期待,但要对自己多一份耐心。没有人能知晓你内心的苦,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吞咽。然后,在那些苦里寻找到一丝丝的甘甜,面带微笑地品尝。一个人要知道如何去爱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如果日日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难免会失望。我心总有小满足,因此很会慰藉自己。
《半山文集》里说:“我所有的,最后都归记忆所有;记忆所有的,都归于时间所有;所有的时间,都归当下所有;当下,归我所有。”我也只有当下,我的能力亦只能过好当下,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有。
活着,是一个人的事。好好活着,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我已经开悟到这一点,因此并不觉得心里委屈。七夕是不是节日都无所谓,它只是我生命中一个平凡的日子。我接纳它,就像接纳一个全新的自己。且私下里认为,每一天的自己都是新的,所有的过去都已然过去,我陪伴着新生的这个自己,既虔诚又忠诚。
“一生之重,不过饱餐与被爱,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七夕节了,有人宠是惊喜,自己宠自己是能力。希望自己有能力,也有惊喜。祝福自己,七夕快乐,天天快乐!所爱的都不被辜负,所想的都得偿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