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在工厂的时候,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做一批小盒子装配件,于是生产部主任按照自己的习惯而不是客户的要求,确切的说是没有看清描述的内容而仅仅以参考图片定制了包装盒。
结果等批量盒子做出来后给客户展示,客户不买单,因为和客户语言描述的不一样,(客户发过来的图片里面有两层包装,但实际上语言描述只需要一层),于是造成了纸箱不能用,需要重新定制。
既然已经产生了错误,而且和客户沟通数次无效,那么再重新定制是必行之路。
只是比起是否要继续重新做,厂子里的领导以及其他部门的人抓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时候再重新做,而是当下揪着生产主管的这个错误决定开始轮番的谴责工作不认真,以及给工厂带来了多少损失,有的还建议当下应该扣除生产部主任的奖金等等。
而生产部主任却强调自己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其他部门给的数据不具体,不够详细,或者产品规格给的不准确才造成了自己的误判,不仅定错了箱子款式,而且尺寸也不对。
所以比起什么时候满足客户的预期将纸箱完成来讲,他们更在乎的是这个错误的损失是多少,责任归谁更重要。
然而我们正常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先安抚客户的情绪,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和补救措施,接着再论述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到底是谁的责任。
我们常说遇到问题抓不住重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两车相撞,发生了车祸,然后有的人出现了生命危险,此时我们应该是先拍照记录争论是谁不安规章制度行走造成的交通事故,还是应该先拨打120救人要紧?
相信,这个简单的车祸例子,我们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当换成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变得没有那么明智。其实当我们自己深处其中的时候,有可能还会一脸懵的茫然无措。
所以将事情分清楚哪个紧急,哪个重要,哪个不紧急,哪个紧急不重要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知道这件事情的主要影响主体是谁?哪个更为重要一些,我们首先应该是想办法公关还是关起门来论内部人的是非?
然而,当事实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偏向于追究原因以及谴责当事人,似乎这样更能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都很清楚发泄情绪解决不了任务问题,却还是喜欢先将情绪释放,然后再去想补救办法。
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喜好,就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是去解决问题,也不是去面向出问题的当事人,而是喜欢跟不想关的人诉说自己的经历,然后呈现自己的委屈,以及自己曾经的付出得不到今天的理解等等。
比如生产部主任对于自己写错箱子的问题,首先埋怨仓管部门没有给出具体的尺寸,然后指责采购部们不审查,接着说自己之前是如何加班熬夜赶工,又是如何不求回报的曾经解决工厂的生产技术难题,以此来抵消自己现在犯下的这个错误。(其实主要想说犯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可以被原谅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而对自己的错误觉得其他人都应该理解和原谅。我们喜欢严格要求别人,宽容对待自己。
然而真正的成长应该是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解决问题看大局,而非只讲个人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