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六戚观人法—《观人学》白话文
顺天依时、公私兼顾、知行专一
[不偏不倚,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科学精神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效法古今完人!]
作者:(民国)邵祖平、孙政治
第1章:古老的六戚观人法
人类刚刚起源时,处于浑沌状态,虽然像草木一样繁盛,像鸟兽一样成群,却没有群体观念,也不会互相残害。从那以后,同族同姓滋生繁衍,饮食起居,生活休息,渐渐感觉不如当初那么容易顺心如意,于是斗力斗勇、斗智斗谋的行为随之产生。同一群体之中,有朋友,有敌人;别的群体之中,也有自己的朋友和敌人。作为朋友,如何发现从而去亲近他?作为敌人,如何审察从而避开他?我认为当初人类之所以能够彼此相处,一定有一个极为粗略笨拙的辨别方法或经验,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观人术较为相近。
人类由原始蒙昧的生活进化发展到成立部落组织,建立国家制度,其彼此相处之道,也由简单直接的个体交往逐渐形成一些共通的东西,就像许多车辐集中于轴心一样。从正面来说,譬如与邻里和睦相处、结交朋友等;从反面来说,小到一起诉讼,大到一场战斗,无不可以借此观察鉴别人的优劣,以便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谨慎小心。至于识别并善于使用人才,选拔官员重用贤能,则尤其是平时的紧急事务。考察这种观人之术,过去一向没有集中论述的著作,古人既不以这种技能提高自己的名声,各种典籍也没有详细的记载。现在就公元前2400年间中国可信的古史书《尚书》,大致采摘其中的一些故事和言论如下,姑且把《尚书》产生的年代确定为中国观人术的创始时期。
《尚书·尧典》: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有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方诸侯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尧帝说:“那你们这些地位显赫的人也可以从地位卑微的人中推举贤良嘛。”于是众人提议说:“现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人,其处境困苦,叫虞舜。”尧帝说:“是啊!也听说过这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四方诸侯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叫象,非常傲慢。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致于沦于邪恶。”尧帝说:“那就让我来试试吧。”尧帝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便通过她们考察舜的德行。于是尧帝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水湾,嫁给虞舜为妻。
《尚书·舜典》:
舜教导臣民要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个方面,臣民都能谨慎遵从。舜总揽百官事务,百官事务井然有序。舜到四门迎接远方宾客,远方宾客都能与他和睦相处。舜担任守护山林的官员,即使疾风暴雨,也不曾有过失误。尧帝说:“来吧!舜。我和你共同谋划政事,借此考察你的言论,我认为按你的主意办事,一定能取得成功。这种考察已经有
又载:
舜帝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四个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臣民无不心悦诚服!
又载:
舜帝说:“你们二十二个人,我很钦佩啊!要妥善地处理天下大事啊!”
又载:
舜帝每三年考察一次百官的政绩,考察三次之后,罢免了一批昏庸的官员提拔了一批贤明的官员,这样,各项事业才兴盛起来了。
《尚书·大禹谟》:
舜帝说:“你来吧,禹!上天降下
洪水警告我们,你说到做到,完成了治水大业,只有你最为贤德。你为国家不辞辛劳,而持家却朴素节俭,并且能做到不自满,不浮夸,只有你最为贤德。正因为你从不夸耀自己的才干,天下人才没有谁与你比试才干。正因为你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天下人才没有谁与你争夺功劳。我称赞你的美德,褒奖你的功绩,帝王继统的运数应在你的身上,你最终要登上帝位!”
《尚书·皋陶谟》:
皋陶说:“啊!大凡良善行为,可以表现为九种美德,因而从言论上说某个人有某种美德之外,还要对他说:‘再去做些具体事情吧!’”禹问:“九种美德具体是什么呢?”皋陶说:“既宽容又谨慎,既温和又独立,既忠厚又恭敬,既卓有才识又敬业勤奋,既柔顺又刚毅,既耿直又和蔼,既简朴又清廉,既刚正又务实,既坚强又仁慈,要任用那些德行非常突出且能持之以恒的人,这才吉利啊!”
又载:
皋陶说:“啊!,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百姓。”禹说:“呀!要完全做到这样,恐怕连舜帝也会感到困难。能做到知人,才称得上贤哲,才能够任人唯贤。能安定百姓,才称得上仁爱,百姓才能感念他。既然舜帝又贤哲又仁爱,为什么还担忧兜?为什么还要放逐三苗?为什么还畏惧那些巧言令色的大奸臣呢?
综观《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所载,可以看出,凡是属于中国观人术的内容,无不脱胎于此。四方诸侯推荐舜时说的”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叫象,非常傲慢。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至于沦于邪恶“,是从父母兄弟的角度来观察舜;下令两个女儿嫁给舜,是从妻子的角度观察舜。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吕氏春秋·论人篇》中所谓对内使用六戚法,就是指这六个方面。至于通过让舜总揽百官,百官事务井然有序来观察他的才干,让舜看守山林、即使疾风暴雨也不曾迷误来观察他的气度,让舜参与谋划政事并考察其言论来把握他的德行,由此看出,尧对于舜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了解很深了。尧通过这种方法了解舜,舜也用这种方法了解禹,禹的”说到做到“、”勤奋“、”俭朴“、”不骄“、”不傲“,都是从舜的身上观察学来的。而舜将四个恶人流放到边远之地,就是大禹所说的知人则是贤哲;舜总揽百官,四方诸侯、九官、十二牧等官员各自安于职守,就是大禹所说的任人唯贤、安定百姓就是仁爱。《皋陶谟》中标举九种美德,舜帝的那些美好的言行,得以传之后世。然而说一个人有美好的德行,一定要举出他做了某件事某件事作为验证,所以《皋陶谟》中有”言采采“这句话,这不是泛泛而论或轻视事实的人可以比拟的。确切地说,尧舜聪明睿智,神思与天地相通,他们知人善任,只是从本心出发,所以他们对于观人术的运用,并没有刻意追求的迹象;皋陶陈述的谋略,越到后来所言越发精采,九德之说就已经把为人处世的方法概括到了极致,贤哲和仁爱之说就更是汇总了选拔和鉴定人才的最有效的标准。然而书中的记载或许是舜帝君臣平时的言论,已经做过的事迹,并非是某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啊!《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统统都在《虞书》中,而《虞书》又总的是在论述如何了解一个人,然后委以相应的官职。书名叫《虞书》,就是虞舜用来观察度量人的方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