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小米是“遇见小mi”这个公众号的创始人。几个月前,她出版了一本书——《行动变现:如何让我们的拼搏更有价值》,这两天在微信读书上一直听这本书,听了一半左右,让我对她这个人及她的文章有了新的认识。
她在公众号上面推送的文章,是当作饭后消遣,有时间了集中看几篇,没时间了就很长时间不看,所以虽然她写得很用心,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注定了很难走入读者的内心。
而当她把之前的文章集中到一本书里出版,读者可以集中注意力深度了解她对某一方面事情的独到见解和看法时,我才发现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她的成功不是意外,而是必然的事情。
其实我打开文档写关于她的内容,我特别紧张,因为觉得自己不具备评判她的资格,她走得太快了,自打她从家乡到上海发展,她似乎坐上了一列飞速火箭,以旁人不可及的速度快速前进。
当然,去上海发展的人很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她这么坚定地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她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我仅想谈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感悟。
1
我们这一代人最反感的就是“听话”二字,很多教育类文章也在批判从小只会“听话”、没有自己主见、不会独立思考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不会解决问题的中国青年,可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听话”真的这么罪大恶极吗?
难道我们上学不听老师、在家不听父母就能有更好的发展?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听话”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家长、老师等其它长辈的有些话可以听,有些不能听,但是他们大部分的教导对我们都是有益无害的。拿上学这件事来说,没有谁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很多人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而这些人很少有不后悔的。
我也算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我不仅仅不喜欢听别人的话,还总是对别人持怀疑态度。当一个人陈述他的观点时,首先我根本听不进去,其次听进去了我也要打一个问号,很少相信。
这样的态度导致我大学四年不听老师的,不听师兄师姐的,即使与宿舍人的关系,也没有达到很亲密的程度。我总是不相信别人,觉得别人另有企图,或者觉得道理我都懂,不需要别人再给我强调。
所以我从不报名听课,也不参加学习班,听报告从来没走过心,别人说别人的,我走自己的神。
而看小米的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的这种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我是典型的自己不行,还看不上别人。她是如何做的?记笔记是她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学习习惯,在上海那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她参加了很多培训,每次培训她都喜欢坐在前排,准备好本和笔,认真记下老师讲的话。
她像一个认真的小学生,记笔记、自己消化、一一执行,然后总结、进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而我从不相信、不听话的那一刻开始,就把自己堵在了前进的门外面。
我们口头上说不喜欢听话,到底是别人的话真的不对,还是我们明知道别人的提醒都对,就是懒得改变自己呢?
2
书中有关“人脉”和“圈子”的描述,短短几篇文章,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她是个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更是一个别人愿意交往的人,这主要归功于她身上的两个特点。第一点,与人交往的时候,她总是想自己能为别人带去什么价值,而不是一心想着从别人那占便宜。第二点,她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懂得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不拿不占是很高的境界,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贪图小便宜和不劳而获是人类的通病。而能够在自己身上规避人性的弱点,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不可否认,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导致人与人的交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注重人情,现在我们也注重人情,但是是在不影响不打扰别人不浪费别人时间情况下的人情。别人可以出于友好帮忙一次,但是如果你一直在索取,最终别人都会远离你。
时间和金钱在这个时代是每个人生活中都逃不掉的两大重心,由此决定了人与人的交往是要给彼此加分的,而不是一个人一味给予,另一个人一直不劳而获。或许你没有真正给别人带去什么,但是人人都喜欢与有心给别人带去价值的人交往。
有人说,人内心深处最深层次的需求是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但是人与人的习惯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找别人身上的缺点,然后放大,而有的人喜欢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而杨小米无疑是后一种人,就是她这种真心待人的态度一次次赢得别人的信任,让别人也敞开心扉,最后她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从她多次给大家强调如何与别人相处的做人、做事经验,我相信她的成功离不开她过人的交际能力。
3
一个人的谈吐、性格、气质可以通过她的文字表现出来,而我从她的文字中能够读出她对人对事对文字的真诚、对自己目标的坚定信念、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书中记述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与家里阿姨的故事,在上海买房的经历,自己学习游泳的经历,这些都是日常中发生的,但是她总能从这些小事中发现有趣的值得记述的内容。
而我们也喜欢通过这些小事了解上海的生活,进而得出不同的感受。但是不论多么小的事情,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总是能读出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
她的房产中介,一个河南农村的小伙,因为穿着中介衣服被路上闯红灯的大爷骂骂咧咧,而他却选择保持沉默。对,他已经接受了大家对中介这种“下等”工作的看法,但是他还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了解客户的预算和需求,热情寻找房源,争取做成一笔业务。
在上海生活的有中国最有钱的人,有骄傲的上海当地人,但更多的是像作者和房产小哥一样离开家乡、想要在上海扎根的异乡人。他们努力、上进、委屈、难过,但从不放弃自己,像一颗颗冬日的腊梅,茁壮生长。
作者从山东老家到上海打拼几年,从一个考研失败者到一个取得很大成绩的自媒体从业者,从单身女孩到结婚成家,带着几千块钱到实现财务自由,一步一步走得都很稳,她是很多人奋斗的偶像,但是她的故事不让人反感,她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度,有的只是坚定向前、善于助人的真心。
书中小小的故事蕴藏着惊人的力量,不是我一篇2000字的文章能够涵盖的,而且这是一本不能只读一遍的书,有很多道理是需要沉淀在心中慢慢在生活中实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