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应台:生活琐事中的充满智慧书写者

龙应台:生活琐事中的充满智慧书写者

作者: 山谷市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08:43 被阅读1次

应美君与丈夫龙槐生后来随战败的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生下了女儿,取名 “龙应台”。

龙应台曾解释自己的名字:“既然叫龙应台,当然是个在台湾出世的孩子;可是正因为名字里嵌了‘台’这个字,谁都知道她肯定是个异乡人。”


特殊的生长经历和成长背景,让她没有归属感。有关于她身份的认知,经常让这个敏感的女性找不到她的定位,她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人。

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他们随着父母的流亡,成为了没有祖坟的一代人。龙应台在给大儿子写信时冷静分析自己的身份:“终其一生,也是没有一个小镇可以称为‘家’的,我是永远的插班生、陌生人。”

龙应台永远记得,父亲在世时最喜欢让女儿陪他去剧场里看《四郎探母》每次看时,父亲的眼泪都是一直流,一直流。流泪的又何止父亲一人。“四周尽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人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身份困境。”

对于台湾,她是永远的异乡人,尽管她生于斯,长于斯。

台湾这片土地,龙应台对它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但她又是孤独的,这不是她的故土,她是一个外来者。她永远没有办法融入人群。

她的成长经历酷似《无声告白》中的詹姆斯,他面对着是一个对移民更加排斥的社会,是更尖锐的社会问题,他找寻归属感的方式就是终生渴望融入人群,但他最后还是没能做到。

对于大陆,她是永远的陌生人,尽管她有着同大陆没办法斩断的血缘。

但那个时候,年轻的她对于大陆一无所知,她不了解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人情。我想也许她曾梦见过这片土地,大陆这两个字,光是念出来都充满着她那细小的哀愁。

她曾写过:“逃民”被时代的一把剑切断了她和土地,和传统,和宗族友群的连接韧带,她漂浮,她悬在半空中。因此,她也许对于这个世界看得特别透彻,因为她不在友群里,视线不被挡住,但是她处在一种灵魂的孤独中。

1984年,龙应台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个月内印刷24次,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1980年代对台湾民主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

她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 ,她早期的文字,针砭时弊,切中民意,极具批判性,但她又是有人情味。辛辣讽刺的文笔揭露出台湾的丑恶背后,是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龙应台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德烈,次子菲利普。

1999年,安德烈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中国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她和安德烈的联系就是每天打电话,电话打久了就变得无话可谈。

有次跟菲利普通话,“拿起听筒,他问我,‘你喝了牛奶没有?’我愣了一下,说我喝了。他说,‘你刷牙了没有?你今天功课怎么样?’”龙应台意识到,儿子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对母亲的关爱表示抗议。本想从孩子身上找寻温暖的她,倍感“伤害”。

2003年,龙应台卸任公务员职务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龙应台就想到底怎么样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人,当时她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就这么下去,两个人最后渐行渐远;第二个选择就是,做些事情来认识一个18岁的人。她问他愿不愿意跟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彼此。于是有了《亲爱的安德烈》。


在信中,龙应台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与陌生的儿子沟通,拳拳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她以温柔细腻的笔触将她作为一个母亲所有想对孩子说的话与关心都写进了这一封封家书里,那些隐藏在书信背后的爱意,被翻阅,被查找,被察觉,后知后觉。

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龙应台将她的时代,她的成长经历,她的人生态度,曾经的那些故事娓娓道来,母子两个更像是以平等身份相处的朋友,安德烈向她寻找慰藉,她借由文字间的交流重新取得和安德烈的联系,从而更好的走进他的世界中,他的生命里。

“我很欢喜你心中有一个小镇,在你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龙应台这样写给安德烈,希望他藏在心里那座小镇永远存在,希望他能够接受差异,并留有余地。

“我始终觉得任何一个人,你要扬帆万里,可是我觉得心里都有一个村落。”我想或许这才是她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017年,作家龙应台做了一个决定:迁居乡下,陪93岁的失智母亲。

关于龙应台和母亲美君有一条大概十分钟的视频,看到她讲话的样子,谈吐大方得体,她是一个很睿智的人。

她讲到一些词汇和后面的串联词语时,会不自觉把语速放慢,让接受到这个信息的人也跟着她思考,听她讲话,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她告诉儿子: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她的很多隐喻,是非常形象的。

而且,听她说话也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从她的讲话方式里,完全是看不见任何棱角和强烈的自我意愿的表达,她很多东西的表达是温润的,无声的,自然的。

有一份大度,气量和包容在她的话语里。她本人充满了智慧,话语间透露着对于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的体会,有一种超脱物外的洒脱与淡然,她像一壶茶,醇厚,初尝干涩,再尝清甜,唇齿留香。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十九封信,真正的对一个同时代非常的苦难而且非常伟大的母辈的告别。最初的创作缘由,龙应台想和美君交流,但是美君变成了她不讲话的女朋友,所以她选择了一种文学的方式处理。她说:“你知道我真想念她,特别奇怪的是,她人就坐在你身旁,你特别想念她。”

她这样描述美君:聪明极了,非常的有个性,又有世俗的智慧,她比我爱美,比我讲究。

讲到这里时,龙应台忍不住笑起来,她是如此率性洒脱,又是如此真诚自然。她的表达很总结,又很细节,她的观察平淡且细致。她讲美君穿的黑色旗袍开襟里一定要别上一条小小的喷了香水白色手绢。

她说:“其实如果可以和母亲做朋友,那真是福分。她不是只是你妈,她是美君,她有名有姓,她有性格,她有脾气,她有伤心的时候,她有她内在的无可言说的欲望。”

在龙应台的描述下,年轻时候的美君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大腿,有点像想要在地上打滚的人,美君很真性情并且非常可爱。隔着视频,都能感觉到她和美君的深厚感情。

更重要的是,龙应台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陪伴父母,不要蹉跎时光,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好时光不多了,莫等年华逝去,空留遗憾和恨意。

龙应台,是一个平淡生活的观察者,又是一个生活琐事的记录者,同时她也是一个理性生活思考者。

最后,就用龙应台在《目送》里的一段话作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文/舒嘉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

  • 龙应台:生活琐事中的充满智慧书写者

    应美君与丈夫龙槐生后来随战败的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生下了女儿,取名 “龙应台”。 龙应台曾解释自己的名字:“既然叫...

  • 读《孩子你慢慢来》

    最近在读龙应台的书,《目送》、《孩子你慢慢来》,都是作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琐事。竟然可以把琐事描述得如此美。--“我...

  • D044+3组葛胖+《这些人那些事》2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琐事,而这些琐事,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些人,那些事,作者回忆矿工的生活境遇总是充满了让人同情的悲...

  • 效率翻番,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琐事。生活中的琐事一件接着一件,挤占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便反思,把精力处理琐事...

  • 2021.3.7 中原焦点团队,刘佳佳原创分享第1166天

    人人是老师 今天和两个姐姐聊天,都是太阳女神一般的发光体,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在她们的口中,生活琐事变得充满...

  • 生活充满智慧

    最近的新冠实属厉害,也渐渐感受到大家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当然运动也很重要哦! 由于疫情防控,这段线上学...

  • 生活充满智慧:懒人应付过年琐事的小技巧

    周七七原创 2020年1月16日 周七七日更第287天 我从小就独立,从初中开始,我的小事情基本都自己做主,大事情...

  • 生活中的琐事

    做事不细心,让自己又一次尴尬,今天早上见微信里有一人说很长的话,打开一听,是前几天有人要我带礼220,我干礼...

  • 生活中的琐事

    晚上吃饭看见小屋感觉有点乱,决定还是收拾一下。 如果不去理会也能过,可一旦有了这种“冲动”,还要必须付之行动,刻不...

  • 生活中的琐事

    今天也在加油的努力中,不知道啥时才可以挣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两天天气炎热空调也不给力有时都没有风,明明开着缺感觉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应台:生活琐事中的充满智慧书写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js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