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鲜肉”这个词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提到这个词时每个人心中肯定都会想到一些人选。
但不是每个“鲜肉”都愿意当这块肉的,好几个人都说过“我不是小鲜肉”。伴随着这个词的发展,不可否认,其中贬义的成分越来越多,年轻、帅气、资历浅背后就是花瓶、没实力、倒模。
可无论艺人们是否愿意,无论他们的实力是否有待商榷,“鲜肉”已经成了偶像中的主流,那么催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从何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827515a0fe82065e.jpeg)
曾经的夸赞,如今的谩骂,金钱与数据堆积起来的新型造星工业,是谁开启了鲜肉时代?
1.领军人物重新定义主流审美
小鲜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如果那一年的中国娱乐圈有什么大事件的话,现在想来,吴亦凡、鹿晗相继回国绝对算一个。当时的人们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察觉,顶多想到当年韩庚不也是这么回来的,然后唱着international,go,go,最后哪也没去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7033575bd3a6a9c7.jpeg)
韩庚回国时像是一颗小石子丢进了大海里,波纹确实有一些。大陆一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偶像,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正统,自然比选秀出身的看起来光鲜也专业多了。但那个时候,台湾大正宫的身份还在,没有优质的音乐作品,根本打不倒当时的市场主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643f9299ad585031.jpeg)
吴亦凡作为EXO第一个回国的人,显然看到了前辈的前车之鉴,他的准备就充分多了,当然主要是利益上的。SM的巨额违约金不是谁都赔得起的,韩庚回国后几乎被他的新经纪人“绑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39749a762277afe9.jpeg)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另一个魔爪,吴亦凡和他的亲戚朋友们早在2013年就在香港先注册了公司,后来为了避免身份的尴尬,几经周折,换名字,换注册地,总之就是为了避免再次卖身给大公司。
现在的艺人都知道这一点了,所以纷纷成立工作室。
吴亦凡一回国就走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野路子”——拍戏去了,这也是他不满SM的原因之一,他想当演员,而公司连freestyle都不让。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d25fd0df4358802a.jpeg)
但是很不幸,徐导的电影并不捧演员,即便如此她也不会感谢SM当年不放人给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后来吴亦凡靠着自己一脉相承的演技混进了京帮。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192ed5369ac9348e.jpeg)
相对来说,鹿晗的回国之路就显得有水平多了。相对于吴亦凡看似任性的行为,鹿晗明显更有计划性,包括国内迎接他的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专业团队。其中有多少大神就不说了,曾经的“度娘”也是他的亲妈粉,所以资源从来就没糊过。
这两位的回国帮助大陆偶像的水准集体提升了好几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营销方式也是前所未有又切实有效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cb315d246601bd66.jpeg)
鹿晗和他的团队为整个产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碾压了国内造星方式”,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压死了,同年的神剧《古剑奇谭》火了之后,早就不是新人的李易峰、陈伟霆、马天宇等都赶上了行业新风向的顺风车,之后井柏然、杨洋也被重新挖掘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7c9ac51cadc2840c.jpeg)
如果把这一切的起源从表象上归结于“鹿晗的碾压”,那么这种碾压不是摧残,而是助长。他作为偶像明星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和他相似的人集体走向成功之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终于有了几个像模像样的明星出来之后,还不足以撼动一个“时代”,要想终结一种传统,还需要更多拥有新鲜思路的人和他们的开拓实践。
2.官方“放权”粉丝,共筑新型粉丝经济体
与“鲜肉时代”密不可分的一个词叫“粉丝经济”。要说年轻貌美的男偶像,哪个年代还没几个,但是如今这一批人的成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鹿晗们”背后是一整条全新的产业链,是数十亿的资本流动角逐。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85acf29fb9e8f04e.jpeg)
如果要说如今的造星方式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营销重心由公司逐渐转向粉丝,官方的东西变得更像一个引子,只是提供一个讯息和导向,之后的具体操作甚至方式方法都是靠粉丝参与完成的。有时,粉丝团体甚至会独立策划组织这些。
粉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没有见识过的话,那些商人资本家们怎么可能放手让他们去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91cff90474c38668.jpeg)
粉丝朋友们酷爱宣传,从公交车上的海报到微博的开屏广告,一切媒体资源都能充分利用起来,在紧跟新媒体脚步的同时也不忘照顾传统媒体。除了国内,偶像的海报、视频还要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时代广场的LED就是现在各个粉丝团体们相互比拼的重要标杆。
投票也是粉丝的一项必备技能,这意味着你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注册多个小号,没日没夜地投,必要时还要会翻墙去外网投,所以掌握一门外语很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6fb4fd802deb9e44.jpeg)
今年的billboard颁奖典礼上罕见地出现了一组亚洲面孔,并且不是去蹭红毯的,由此可见不是中国代表。防弹少年团打败了蝉联六年的Justin Bieber获得了最佳社交媒体艺人,欧美粉丝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他们在投票中期就体力不支,在Twitter上抱怨为什么要让韩团入围,根本投不过他们的粉丝。因为人口优势,中国粉丝在这种事上一向是主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87aecd583ff611f7.jpeg)
此外,刷点击量也是日常功课,粉丝的视野从来都很开阔,哪个公司也不敢说我们是国际巨星,但是粉丝可以。一定要把这么优秀的偶像送出去,所以他们会去YouTube上疯狂地刷MV播放量,然后艺人PR稿上就会出现某某作品YouTube播放破亿。
微博超级话题、热搜,百度搜索量更不用说了,没给偶像送过花算什么粉丝。大数据时代,这些就是衡量偶像价值的新标尺。
3.社交网络等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崛起
不难发现,除了人之外,技术的进步、社交网络的崛起这些经济基础才决定了这种新型模式的上层建筑。社交媒体帮助个人快速找到群体,并且构建群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dff4edd143b69d21.jpeg)
官博、资源博、粉丝大号,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可以运营这样一个自媒体。而自媒体有很多优势,它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碎片化,而且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媒体追求客观、中立,而自媒体追求“共情”。它更容易煽动情绪,毕竟追星的时候谁需要客观。
这些所谓的优势对它的使用者来讲意味着可以轻易传播观点,获得认同,久之获得话语权。粉丝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对内容的需求使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甚至从中获得情感上的纽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3853/8acf96ea031ebde2.jpeg)
投入的精力越多,这种纽带就会越牢靠。追星不再是单纯地对某一位明星的喜爱,对于喜欢的人,粉丝还需要更多地话语权。
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催生了新型粉丝群体及粉丝行为,而粉丝“养成”了偶像。
“小鲜肉”表面上是对一个明星的定位,或者特指某个明星群体,它背后其实是一种新模式的诞生,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时对具体行业产生的影响和改变。是不可抗拒地必然,所以根本不在乎某部分人喜不喜欢。
以前娱乐圈流行多元化,就像北电招生也会招长得丑的,因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戏也需要丑角。如今天下大同,只有锥子脸才有活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啃了多年糠咽菜想吃点肉也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的管制越来越严,万一哪天用户大面积流失,小鲜肉的数据可怎么办,他们的价值还怎么衡量?失去了刷出来的存在感,他们的作品大家真的记不住啊。
——文/一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