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子罕篇》——子罕第九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畏于匡:地名,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也不是第一次,但这次是个误会。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他屡遭困厄时,也会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知天命,表明对天命的认可。
图片来自网络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但孔子却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并没有想让自己成为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