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差异来自于不同政治经济环境的长期熏陶,也来自于文明的不同衍进过程。中西方都有不同的而且历史久远的文化传承,创造了属于各自的辉煌。
首先,西方的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希腊的,古罗马的,以及宗教的,而在宗教这方面,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同样,中国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构成,中国的文化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本国封建历史的前进,以及外部宗教文化的传入,形成儒,释,道,三教合归一,以儒学为主体框架,吸收释、道二教义以及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现在的中国文化。
中西方不同形式的文化衍进就造成了中西方文化形成特点上的不同,西方文化既有古希腊文化对人文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也有古罗马文化对名利的向往,对物质现实的享受,同时也包含着基督教文化现实生活的批判,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三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传统交错杂糅,形成一种融合更新的形式,这也形成了西方现代文化,而与此正好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则具有很强的同化性,最好的例子便是佛教,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中国经历“汉化”的过程,形成带有地方色彩的中土佛教,而汉化程度地不同,在此基础上又有藏传佛教,与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承有着很大区别,外来文化要在中国得以立足,就必须以传儒家文化为精神支柱,潜移默化地改变自身,这不仅是对外来文化,同时也对民族文化,这便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汉化。
谈到精神差异,中国文化重视理念,学以致用,缺乏革新性和思辨性,这点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中国文化精神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根基以来,在后续的几千年来的发展中仅仅经历过几次变动,其一是在应对佛教的冲击,其二是明清时期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再者便是近代社会以来吸收西方思想后对传统儒学的革新,而这仅有的几次变更都是在传统思想僵化出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三次变动实质上只是对其它传入文化的吸收融合。而且在中国发展史上比如浑天仪等的制造与使用,这些都仅仅是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与西方文化精神中的学以致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虽然自然科学上的应用中国早于西方,但体系化的自然科学则产生于西方。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以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的道德意识来实现社会和文化的自我肯定,形成别具一格的文人精神,仁爱谦逊,注重内在修养。正是这种独特的文人精神,形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又不惧征伐同时又重视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独特精神。这一点从今天中国的对外理念就可以看出,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但又能够坚定中国不畏欺凌的决心。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现代西方文化思想体系大体上由三部分所构成,这点就很好说明了西方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同时西方文化重思辩,学以致知,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革新观念,纵观西方思想发展史,经过了三次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与此有着深刻联系的英雄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这几点正是西方文化思想精神的核心内含,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精神有鲜明差异的一点,中国文化精神侧重于社会人伦关系,而西方在这几大主义的影响下则重视个人本身,追求自我解放与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文化精神的差异很大程度止来源文化的孕育环境,首先来谈谈西文化文产生的环境,古希腊文化部分具有浪漫色彩和自由精神,这得宜于古希腊自身多山环海的地理环境,在这种环境发展的对外的经济,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时也促成了自由浪漫的精神。而古罗马部分,则因古罗马一直处于征服与被征服之中,这促使人们对物质与功利的追求,形成了带有强烈进取色彩的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则是对现实苦难下人的自我救赎。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因此这三部分在不同环境下孕育出的文化融合构成了现代西方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产生并且服务于专制皇权社会,高度集权化的国家追求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就必须严求其治下之民顺从,正因如此,中国产生了谦逊、仁爱的文人精神,西方文化是众多不同国家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而中国文化则是集权国家下产生的,因此相比较西方而言,中方文化缺乏思辨与革新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方化在当今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就中国文化而言,当今世界众多国家都建有孔学堂以宣扬中国文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文化中的仁爱观、忠孝理念、谦逊的品格这些积极的主流内容是很符合当今世界和谐环境的构建,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否定西方文化的积极作用,西方文化宣扬的进取心、思辩理念以及对个人自身的高度关注,是鼓励个人为目标积极进取的重要思想理念,这些也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文化主要在修心,追求内心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应外化,也就是修“行”,修心修“行”这是当代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应该要具备的。
在马克思哲学中认为文化的差异性正是文化得以交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中西方文化精神具有很大的差异,它们都有属于各自的辉煌,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是根本目的,中西方文化只有碰撞出火花,才能够在当今时代得以更好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