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去听腻的“废话”,现在到了自己嘴里……

过去听腻的“废话”,现在到了自己嘴里……

作者: Gabril阿冷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23:30 被阅读0次

    不得不说,个中滋味,别样苦涩。

    想起自己还是十几二十的时候,父亲给我说过的大小道理不可谓不多,而我记得的也是为数众多。只是和很多人一样,道理“懂”得很多,而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除了父亲教给我的,在我自己成长过程中悟出来的一些道理,结果却也一样,虽“懂”,但无用。很多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它们“正确”,却也无法真正参透,只觉得“别说了,谁不知道”。你问真心感受?“都是废话,能做到还用你说我?”

    虽然在近一两年里,在学习一些底层逻辑的内容时,结合多年来的积累和经历,会发现这些无用而正确的废话,堪称至理。尽管我觉得它们是废话,倒是也发生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在一些有意无意的场景,我会按照这些“记不清的废话”去行事,最终获得了很不错的结果……

    这里就不去多说我是如何学习英语,如何能把文章写得能读能看,如何能一进入公司就被领导看中作为发言人……有点自卖自夸的意思。但反过来说,当我发现我能做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厉害,反而是有点不悦:都被老爸\老师说中了。

    不悦的理由是,每次跟父亲差不多要吵起来的时候,父亲总会撂下一句:我说你的那些话有错过吗?

    语塞,可能多少会有错那么一两点,但至少在90%上都对,而且是极为致命的那种对。

    但尽管如此,我始终有种不甘心的感觉。一直会和自己说:到我教自己的孩子或者后辈的时候,我一定不能像他那样。

    ———————————————————————————

    在这几天的毕业十周年分享会上,给学弟学妹们做从业分享,以及给其他分享的老同学做文字直播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在场的学生,看他们的提问,看他们对问题的反应等等。然而,非常轻易地,我就像看透了当初的自己一样,看清了大部分发声学生的面目:他们有梦想,有期待,但没有坚持,没有行动,甚至没有思考,只知道徒劳地寻找所谓“答案”,却不思考问题的意义,自身的问题。

    简单来说,他们总是会问“前途如何选择”,问“应不应该做某事”,问“考研还是就业”,问“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说得难听点,写鸡汤的人都不会随便选这种题,为什么?因为太虚,没有所指,写出来不容易有共鸣。退一万步来说,一旦是鸡汤文,一定会说:只要相信自己,前途总是光明的;是否做什么事情要遵循内心的声音,考研和就业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坚持到底,现实与梦想总有差距所以才要去追求……你看,答案也是虚的。

    对于如今这种人们随手都可以翻到营销号文章来看的时代,类似的鸡汤估计都能把人喝撑喝吐,我们怎么可能还会往这些方面讲呢?只能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给他们讲讲一些非常实在的事情。

    当然,一位老同学也说得很好,我们说得再多,也是“过去十年”和“现状”,无法代表未来。虽说未来必然是建立在过去与现在的基础之上。然而,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未来走向的人,能有几个呢?更别说,就单凭我们几个人侃侃而谈几个晚上,是无法一下子把多年来的所有信息全部说通说透的。

    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有一些底层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如信息的高效获取,如批判性思维,如坚持做事的毅力,如脚踏实地的稳重……

    而这一切,最终凝聚成一个非常单纯而又困难的行动:学习。

    我好想把所有人的麦克风都关上,然后对着这些心理学专业的新鲜血液大喊:

    “唯一的道路就是坚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而在这一点上,学心理学的人优势最大,因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在课本中。”

    但是这何尝又不是当年我的师长父母对我的谆谆教诲呢?

    我自幼自诩是个聪明人,甚至对我严格要求的父亲都多次承认我脑子灵光,学东西很快。即便是这样的我,除了这些夸赞,别的话都依然没真的往心里去;而现在这些学生,本就不能保证人人如龙,又恰逢疫情,心中积满种种怨气。此时抛出这样说教意味满满的话语,又有几位能真的听进去,理解,然后放在心上了呢?

    有个朋友说得好,聪明才智和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本就不成正比。所谓的天之骄子,所谓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也许智商都是120、130、150,但谁能保证就都能走到自己想要的道路上,还能走对每一步,走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地呢?

    而当我真的按照那些话去思考和行动时,就会对自己当年的不智深感后悔和遗憾;而与此同时,我也没够足够的底气去引领这些新生一代。毕竟我自己不过也刚刚开始付诸实践不久,甚至还不能完全做到知行合一。

    虽说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但十年前和现在开始,其积累一定是有区别的。

    而围观众人里,听懂话中意思的,说不定只有同为已过而立之年,在社会、职场上滚打摸爬多年的老同学。看见大家会意点头微笑的样子,倒是有几分轻松。毕竟,我也许啰嗦,也许的确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它确实能代表我们的心声。

    ———————————————————————————

    这篇文章在修改之前,就看到有人在我文章下评论,说我的这些感悟,就是“年轻人和年长者的区别,各有长处”。在这一点上,年轻人的“长处”,也许是敢于梦想,有他们的精力和时间;而年长者,则知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然而就人的一生而言,年纪是不可逆的,时间也肯定是越来越紧张的,为何绝大部分人都要在拥有最多时间的时候不懂如何迈步,而在快没有时间的时候,才终于清楚如何行走呢?

    这样一想,也许过度解读一下《我想去桂林》,也还挺有几分这样的遗憾在里面。

    孔老爷子说,30而立,40才不惑,50才知天命……而50才知天命,离退休也没几年了。虽说退休不是人生停止的时刻,但过去的50……也许是30年吧,这些时间到底都花在了什么东西上呢?人们就真的不能超脱出这种无意义的轮回吗?

    能,但极少数人,至少王阳明这样的人,必然算一个。

    但即使是他,也是龙场悟道,时年三十有四,还真的是三十而立——只是一立,即成圣。

    只是,他这样质量的“立”,千百年来,又有几人?

    一时又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人请教一位智者人生的箴言,智者赠给年轻人的六个字,并叮嘱他,三个字是给他的年轻时期,另外三个字是要他老去时再看。

    前三个字是:不要怕。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纠结、彷徨、犹豫?不过是怕。怕前途未卜,怕真心错付,怕世事多变。

    就如一直被提及的,“人类最深的恐惧,始终是对未知的恐惧”。

    然而人类却也从未因为恐惧未知而停下过前进的脚步,反而因为不断将未知变为已知这一行为及乐趣,在千百年来都被人所津津乐道。所有的探索者、发明者、先驱者,无一不是后世敬仰的对象。

    但到了我们这些“平平无奇”的个体时,我们却甘愿随波逐流。看似是虚心地请教前辈,实则是心怀对未来的过多恐惧,只希望去找到一条很大几率就能成功的老路。

    不能过多苛责,毕竟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参透的一点是:未来实则可以预判,只要掌握充足的信息。

    那么信息从何而来?自然是保持学习,是坚持阅读,是对时势的持续关注。

    不要怕,坚持自己的成长。无论是机遇还是危机,只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做到最好的应对。

    既然不怕,自不必问——即便要问,也是请对方问,以检验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足以应对这个世界。

    后三个字是:不要悔。

    想起这三个字时,心下多少感到坦然的了。尽管我也还未到老,老到开始遗憾于壮志未酬,遗憾于“大业未成”,但“不要悔”也许也适合每一个自认为“已经来不及”的人——这是对人生的自我设限,跟年龄的关系倒是不大。

    我们会去“悔”的东西,在不同年龄,或是不同人生阶段都会有很多。比如我这种将至中年而又还差几年的“青壮年”,可能会遗憾自己过去的怠惰,遗憾于一些真挚情感的错过,或是种种当年年少无知随性作出选择的后果。

    看来,要做的事还是和年少时一样:立志,勤学,笃行。

    因此,既然不悔,亦不必问,唯学而已。

    ———————————————————————————

    最后就,把想说给孩子们的话,也再一次说给自己听听吧:

    “人生讲究的就是投资。你没有多少钱,但有的是时间。把时间投资在哪里,你就能从哪里获得回报。”

    “而你首要且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思前想后无用,唯有实干。”

    “定一个你想要的目标,然后每天都看看当下立刻你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一件件去去做就是了。”

    “心理学的一切,乃至有关人所能做到的一切,都在一本《普通心理学》里。”

    “一个人有三件事毕生都是最重要的:健康,健康,还有健康。”

    ……

    也许还有更多。不过,先从这些开始吧。

    与所有依然怀揣理想与热情的大中小朋友们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去听腻的“废话”,现在到了自己嘴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re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