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作者: 瑜此一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12:39 被阅读0次

      孩子目前中班,可是从托班起老师们就开始投诉说我家孩子太闹腾自制力太差,老是喜欢故意捣蛋,等升了中班,老师们的话语就显得更加语重心长“这孩子自制力这么差,等上了小学后该怎么办啊……”,我们的焦虑就这样在不断地升级中。为平复焦虑寻找解决办法,也去看了不少书,比如《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看完都有感,里面教授的技巧也觉得非常好,但几乎每次都是看完后热血沸腾两天就偃旗息鼓了,总觉得这些书讲得都好说得都对,但没有直击我最困惑又最想解决的问—“坏孩子,不乖孩子”究竟为何而来,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正面管教》这本在我书架上躺了两年的书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初见这句话时被震惊了,我家孩子遭到这么多老师同学的负面评价难道是因为他缺少了爱吗?可我明明为了能更好的去爱他去陪伴他成长,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难道做了这么多都错了?霎那间无限纠结与痛苦,也激起了我认真仔细去看这本书的欲望。

        “一个行为失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可我一直觉得我家孩子是一个特别外向而且自信的人,他无论在班级里还是在舞台上都能从容的展现自己,这样的孩子怎么会缺乏自信呢?满满的疑问被接下来的一段话化解了—“不良行为背后,是一个仅仅想拥有归属感但不知道如何以一种恰当、有效方式去达到这一目的的孩子。”隐隐觉得“归属感”这三个字可能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是心理上的落实感与安全感。安全感表现在外的就是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那种有力或者无力感,也就是所谓的确定感和可控感,当一切都是可控时人才会有信心,即一个人只有当拥有了安全感才可能衍生出自信来。所以人做任何事情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但孩子对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很多时候是没有清醒意识的,有时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所采取的行为是笨拙的,其行为就变成了我们眼中那个讨厌的样子,甚至给他们冠上了“调皮、不乖”的名号。

      书中列举了部分不良行为的触发原因: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发展适宜性行为(即“伪不良行为”—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只是家长和老师对儿童发展了解不够,而误把这些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因偶然事件导致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原始脑”又称“爬行动物脑操”在其控制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冲动,此时其选择就只有权利争夺或者退却,而无法沟通)…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行为的基础是想要达到的目的,作者把上述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概括为四种: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孩子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孩子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孩子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就放弃。

        我对第一条“寻求过度关注”特别有感触,按照书中教授的识别错误目的与观念的线索二:观察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在你要求其停止时,他会停下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会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者其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这就是对我家孩子最精准的描述。那如何解决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把孩子引导向建设性行为”—给他分配一项能使他得到积极关注的任务。非常好的建议,但操作中还是需要技巧,需要不断练习才行。

      上面讲述了触发原因及其行为目的,但其根本原因或者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当别人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时,他们就会有自信,去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罗森塔尔效应,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下面这样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但奇妙的是,8个月后,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虽然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但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这就是权威的期待的力量,可以强有力地影响着别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就是他们最大的权威,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直接对他们产生着最强大的力量。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孩子的错误行为就像是抛给大人的一个密码,但孩子们自己并不能清醒认识到密码信息是什么,只有当大人们透过表象找到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理解,从而拥有归属感与价值感。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孩子们的负面表象,而不去深究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成为“密码破译者”,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相关文章

  • 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孩子目前中班,可是从托班起老师们就开始投诉说我家孩子太闹腾自制力太差,老是喜欢故意捣蛋,等升了中班,老师们...

  • ​黑客破解工具Hydra在线爆破密码

    ​黑客破解工具Hydra在线爆破密码 这款暴力密码破解工具相当强大,支持几乎所有协议的在线密码破解,其密码能否被破...

  • Kali Linux 秘籍 第八章 密码攻击

    第八章 密码攻击 作者:Willie L. Pritchett, David De Smet 译者:飞龙 协议:C...

  • 案例(6):判断密码强弱

    本章通过判断密码强弱的6个案例来进行学习基础的Python程序 案例描述 密码强度:是指一个密码对抗猜测或时暴力破...

  • 《如何养育多动症的孩子》 译者序

    1、活波好动的孩子—多动症的孩子 2、多动症不但表现在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一种对自己管理,尤...

  • 【日更Day10】请做孩子的翻译者

    放假回了老家,带了一本书《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里面有一句话给我的启发挺大的,这句话是这么说的:教给孩子沟通...

  • 【抄书记】G2:天道

    2022年9月1日 周四 曲靖 多云阴 继续读书抄书。今日主题:破许疾病密码--天道。 破译疾病密码,攻克疾病...

  • 百日听书0407分享,儿童行为密码

    儿童行为密码(。理解。孩子) 今天学了<儿童行为密码>中如何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解读孩子。理解孩子中孩子的依恋理论...

  • ing嘻嘻嘻嘻

    还学习学习也破也破也破也破人做是人做人做最人做人陪也破也人做最人陪也破也人做人做人做是MSN去去去up陈红嘻嘻嘻

  • 译者的权力

    这题目似乎是个伪命题,译者有权力吗? 如果没有的话,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如何凭一部部英译本来选出文学奖得主? 虽然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孩子的“密码破译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re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