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呀!
文/苇眉儿
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周都要读一两本新书。今天的节气是立秋,下午伴随着一阵响雷一阵大雨,我读完了新华先锋策划出版的新书《激情燃烧的岁月》,心情就像闷热后这一阵雨一样凉爽。
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国家的脊梁,那老一辈的革命军人,他们是战场上不折不扣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也是家庭生活中略显独断专属和孤单不合群的人。石钟山没有浓墨重彩战场上的种种,而是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一一落笔,里面有家乡情结,战友情谊,爱情纠葛,亲情羁绊……在时代转型期,他们的种种不适和憋屈,和无时无刻不坚定的革命信心、信念和信仰交织在一起。
在响雷炸起的那一刻,我脑海中突然就浮现了当年观看石钟山又当导演又当编剧的那部同名电视剧,用万人空巷形容也一点儿也不为过呢。很多个经典的场面,人物的台词儿,今天一一对应和重叠,好的文章好的书好的电视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吧:不定哪一刻就会浮现就会定格,就会影响人的心灵并为之思考人生的真谛。
“我叫石光荣,三十二师的师长。”
“我老家在靠山屯,爹娘都冻死在老林子里了。”
“我受了十八次伤。”
“我都三十六岁了!”
“我都三十六岁了!这些年一直打仗,打完小日本,又打老蒋!”
……
这些话,是石光荣对褚琴说的。
他还在心里对褚琴说:老子这辈子娶定你了!
他对褚琴的父母说:我要娶你们家的琴。
而,褚琴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一个攻,步步紧逼;一个守,时时防备。哈,好戏就上演了。
从《父亲进城》开始写起,然后是《父母大人》《父亲的爱情生活》《同父异母》《父亲和他的“草原青”》《父母离婚记》《父亲离休》《父亲和他的警卫员》,一直写到《父亲最后的军礼》,我读到的父亲和母亲一生都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生活,但又谁也离不开谁,这本质上其实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两种生活习惯的摩擦和融合。两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是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爱情有点儿畸形,是那个时代中当时那种大环境下捆绑在一起的婚姻。说不上惊天动地,只是屋檐下家庭中平平常常的鸡零狗碎柴米油盐,真实刻画出革命军人和知识分子的融合和渗透过程。
我看过一个采访。
主持人问石钟山:您当初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白什么吗?石光荣被看做是一个平凡的英雄,您是怎么理解“英雄”这个概念的?请问作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石钟山的回答:总结上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昭示我们这一代人缺乏的以及我们所不能达到的。我觉得英雄无处不在,有的英雄并不体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他那种责任感、胆量与豪气,这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所追寻的一种理想境界吧。作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一个心灵的体验,以及在生活当中的磨炼,还有对生活的认识。
看这本《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可以听一听《共青团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这,也是当年电视剧的主题曲,现在听起来依然那么熟稔和亲切。
再来和大家分享当年同名电视剧的一些幕后花絮:
据说导演张纪中在第一次看到剧本梗概时,曾坐在马桶上痛哭流涕;剧中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孙海英和吕丽萍因该剧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结为夫妻;《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功通过商标局的审批,成为国内第一个电视剧商标。
是不是很有意思?
就像《父亲进城》的结尾:“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呀!”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爱过的人,记录下来,若干年后也是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后人来读,也会叨念一句: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