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作者: 金多多cjx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2:05 被阅读0次

荀况——儒家中一号人物,他最著名的观点就是性恶论,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学术地位自是比不了孔子、孟子。在百家争鸣中赢得一席,后世却被边缘化,未获得盛名。原因在于著作《荀子》这部书思想不纯粹,立场不明确,论点伤感情。

一、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观点:人性本恶,善的一面完全来自后天修养。关于人性本恶,《荀子》专门有《性恶》篇集中论述,指名道姓地批判本家孟子的性善论。《性恶》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天生就是坏蛋,善良的那些表现其实都是伪装出来的。

如果人性本恶,那圣贤之人,仁义礼仪怎么说。《荀子》回答说:“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在荀况看来,如果人性本善,社会就不需要圣人,也不需要礼义,只要每个人都顺着天性发展,社会自然就很美好。

二、劝学

《荀子》的《劝学》篇,你大概还记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些句子。《荀子》全书,第一篇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劝学》篇,成语“青出于蓝”就出自这里。《劝学》篇的第一句是全文的纲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这有点我们今天主流社会的意识流。

我们又马上会想到的《庄子》名言,人不应该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论述观点上《庄子》和《荀子》常常针锋相对。荀子这里的劝学,也佐证了他观点中的人性本恶,需后天学习修养得以改善。

三、平等

《荀子》的礼学中一个观点:和谐有序的社会必然是不平等的。在荀况看来,有序的不平等才是和谐的社会,这也算是取法自然的结论。

这种观点与佛教那种“人人平等”乃至“众生平等”的主张相悖,而当时荀况反对平等,主要针对墨家学派。墨家很推崇平等、兼爱非攻。

在儒家看来,“人人平等”和“礼崩乐坏”是一回事。竟然有人鼓吹平等,简直嗤之以鼻!所以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

是的,天是高的,覆盖着地,地是低的,承载着天,这才和谐。如果天和地齐平,那就是天塌地陷的灾难。从“天尊地卑”出发,推论出男尊女卑、君子尊小人卑等等结论,看上去很自然,很合理。另一方面,天虽然尊贵,但如果失去了地的承载,我们就必须“杞人忧天”了。同样道理,统治者虽然高贵,但如果失去了平民百姓的承载,就会从高处跌下来。《荀子》引述了一段古书上的名言,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段话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无神论的前提。

《荀子》的无神论名言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说,天道其实就是自然规律,那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也就不成立了。人只要顺应天道,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再有勤劳节俭的美德的话,那么就算发生天灾也饿不死人。

这种观点在当时很伤感情,因为人在乱世,对生活的不确定感会特别强,也就特别需要迷信一点什么。荀况不仅说天没有意志,还说鬼神不存在,相面不可靠,风调雨顺求不来,简直不给脆弱的人类留一处心灵港湾。这样的思想,从来都很难讨好。

《荀子》还有个《议兵》篇,谈的全是军事见解。主要一个观点:军事问题是荀况当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的观点和孟子一样,那就是仁者无敌、正义必胜。但是君主只觉得纸上谈兵,带不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并不讨喜。这就是这部历史经典《荀子》。

相关文章

  • 荀子

    遇君则修臣下之义, 遇乡则修长幼之义, 遇长则修子弟之义, 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意, 遇贱而少则修告到宽容之义。

  • 荀子

    今天浏览了一下《荀子》这本书,感受还是蛮大的,作为一位以孔子思想真正传人自诩的大思想家,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 ...

  • 荀子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

  • 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

    荀况——儒家中一号人物,他最著名的观点就是性恶论,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学术地位自是比不了孔子、孟子。在百家争鸣...

  •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

  • 荀子

    荀子也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孟子不一样,他主要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天生性恶,因此要靠后天的改造...

  • 《荀子》

    杭州的书友孙健给云上读书的小伙伴带来了《荀子》一书。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

  •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17],战国末期赵国人[1][2],...

  • 战国策82-客说春申君曰

    荀子,儒之贤人。 有客说春申君,纳荀子恐误君也。春申君拒荀子。 后有客以贤荐之,春申君欲迎荀子。 荀子以信为刀,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r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