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目之说最早出自《尚书》,韩非在其《外储说左上》里加以引用。其意思是说,工匠们在雕刻玉石时,先将其雕刻成一具模型,然后再将之磨砂打亮,最后再将其细琢成未经雕刻之前所原有的那种古朴风貌。也就是说,雕刻玉石,必须经过此三道手续,才能算是真正地宣告完工了。另外,《庄子》一书也曾说,“雕琢复朴”意即无论是作文章或是习书法,在起步入门之时,均要精心潜修,努力修饰,使之有华丽感;但最后则一定都要回归到那种古朴高雅之境界。庄子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位有修为的人;而且无论是行文作画抑或是人格品德的修养,亦均应该同样保持这种态度。
只不过,韩非的《外储说左上》里,对这句“既雕既琢,还归其朴”举了反例。曰:“梁人有治者,动作言学,举事于文,曰:‘难之。’顾失其实。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很显然,韩非此处所举之例,同样是对这句“既雕既琢,还归其朴”理解误差所造成的笑话。话说魏国也有位专门研究《尚书》的所谓学者,他在读过“既雕既琢,还归其朴”这句话后,便在平时的实践中,一言一行都模仿和套用这句话了。做任何事都讲求修饰,但他同时也不停地感叹道:“真是困难啊。”如此模仿来模仿去的最终结果,却反而使他失掉了自己原本的固有模样。于是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则回答说:“因为《尚书》上就是这样说的,所以我当然就要这样做了。”
与上篇宋国的那位“绅之束之”者一样,一对的糊涂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