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有质有文自全其天
上联: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选自《庄子·山木》)
朴:朴素纯真。
【赏析】 卫国大夫北宫奢为卫灵公征集原材料铸造编钟,经过短短三个月时间,上下两排编钟就完成并挂在架子上了。王子庆忌见了问道:“你用什么办法造成的?”北宫奢回答说:“我用纯一之道来造钟,不敢夹杂些个人的想法。”又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意思是:经过一番雕琢,最终还是要回到质朴中去。
庄子以北宫奢铸钟,经过一番雕琢,最终归于质朴为喻,提倡自然美,反对人为的雕琢。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观,他借北宫奢之口说的归于质朴,就是合于天道。庄子认为,真正的美,是天道本身,天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庄子否定一切具体的社会美(美音、美色、美誉、美辨、美言),否定儒家的礼乐、道德与文艺,认为“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他说:“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认为一切人为的制度、道德、艺术都是对自然美(即本质美)的破坏性的文饰,因而是丑的。
下联:
“有质有文自全其天”—
“质”指本质的、天然的、真实的情感内容 ; “文”指本质天然的、情感内容对应的礼仪形式。
首先看孔子的一句话: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 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 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 “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相传秦始皇曾于境内召文士登山颂德而“文教大兴”。由是,“人知教子”“世重耕读”,风俗丕变、“质有其文”。淳朴仁厚之古俗与“俗尚礼仪”之新风蔼然交融,成为境内民俗传统最突出的特色,传承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