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倩彤
那天,导师赠给我们一本宝贵的书——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沉甸甸的书,搭载的是于老师一生对教育的奉献。今天早上,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拜读于老师的这本书,引发了我的一点浅薄的思考——教育需要宽容和耐心。
在作为一位老师,感觉自己还是对学生缺少宽容和耐心。在我的班上,总是有几位我认为他“脑袋笨”、“动作慢”、“懒人”的同学,因为总是不愿意做作业,背书的那份表格他的位置总是没有打上勾。我总是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发雷霆,觉得自己今生是来渡劫的。今天在书中,我看见了于老师遇到同样的情况,可是于老师的做法却与我截然不同,阅后,倍感惭愧。于老师班里有位叫小诚的同学,这也是为极不用功的学生,有次让他背《三字经》,别人都已经滚瓜烂熟了,但是小诚同学却只能磕磕巴巴地背诵,还是得靠老师的提醒,这时候的于老师,是生气的,但是仍然没有开口大骂,而是给他时间让他熟读,但是此时的小诚同学依然面露难色,这时于老师察言观色,看见小诚眼耳口鼻都蒙上一朵愁云,于是乎,松口道:“那就背一半吧。”这时,小诚五官顿时清晰、明朗起来。用此分段背诵的方法,小诚同学在第三天便已经会把全文背诵了,倘若于老师一开始就宣布让他两天后会背,恐怕这对小诚来说永远是个坎吧。对比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我经常用一刀切,我知道是不行的,但是总因为杂事繁忙,对学生缺少耐心,没有耐心等他一个人拖后腿,谁知这便造成放任,没有背完就真的会不了了之,但是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多添一点耐心,事情的结果会不一样。
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受:“老师时时刻刻都有被学生推到愤怒边缘的危险。”这句话,在我看来,不能更认同了,简直是我的心里话。总是因为学生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气得胸痛,便觉得这群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可爱呢,而每次的处理方法都是把他们抓出来,劈头盖脸地骂一顿。今天在于老师处理学生偷黄瓜这件事中,我又得到了启发。他在事发之后,并没有马上抓出学生狠狠训斥一顿,而是歇个三四天,做个冷处理,几天后再悄悄地在这位同学耳边说:“偷来的黄瓜好吃吗?”这时候,学生更无地自容,比挨打挨骂更难受,这样让学生更加记住这件事,从此不会再犯。这样的冷处理,往往比直接训斥效果来的更好一些,更宽容得多,但于老师说,“冷处理”的前提啊,也是得忍耐呢。
看来,我是得好好地磨磨自己的忍耐心,宽以待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