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在《九型人格》培训课上,于老师告诉我们,读《九型人格》这本书的方法或者说学习“九型人格”的方法就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工具用,书看不进去没有关系,也不用你非得要先硬着头皮把整本书看完。比如你看到3号人格,就在身边找谁像这个型号,一边看他一边看书,你就会发现越看越像、越看越像,这种方式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通过实践理解理论,这种方式才能帮助你有效地看书,通过这种方式你也会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把一种型号研究透了,再去看另一种型号,再去找身边的实例应证,并把每种型号的异同点进行联系和对比,并积极思考如果遇到3号性格的领导应该怎么和他相处,如果遇到9号性格的下属怎么帮助他提升绩效,如果下属正好是个3号你又该怎样发挥他的优势性格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于老师总结的学习方法就是,先不求“全”,学到哪用到哪才是关键,学习就是一个“学——思——践”的循环过程。
R
突然有一种开窍的感觉,对于自己总是不能用整块的时间快速学完一本书的问题,也释然了。是的,很多时候一想到应该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就把自己给拦(难)在了起步期。只要我们动起来、用起来,哪怕每天只学一点点,只要有输入、输出的转换过程,学到一点那就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了。
I
其实这也类似系统学习与碎片学习的关系问题。
1.成年人的学习,因为来日无多,而且要快速应用,所以学习的目的,不是输入更多的知识,而是了解世界的更多侧面,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然后迅速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统学习再动手。
2.不要迷信系统学习。能系统学习当然好,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往往还没有凝结成公认的系统,比如什么是新零售、怎样用区块链技术创业、人脑是怎样动作的?这些价值极大,但仍在摸索之中,但我们不能等到形成系统的知识之后再去学。胡适先生说:说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3.不要迷信信息输入。就像在得到APP里学习,如果一个课程,你只是听了,只是把自己浸泡在信息流里面,是没有用的,转脸就忘。更重要的不是信息输入,而是输出,是行动,是根据自己的当下问题去不断试错,这个完整的知识输入输出过程,才是学习工具和方法。
D
继续落实每天早晚的碎片化读书学习,并及时写学习心得。
【自我修炼1】贴墙练站姿10分钟,第22天。
【自我修炼2】收集经典笑话。
葳子班上搞图书互换活动,葳子比较喜欢科幻类,班主任老师向葳子借了《三体》,然后准备把《北京折叠》借给葳子,但葳子已经看过了,就问班主任:“老师,你有《时间简史》吗?”结果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也回过神来:“我没有时间捡屎。”
【自我修炼3】听10分钟朗诵,第15天。
【自我修炼4】固定25分钟读书时间,第1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