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9月25日,老婆在微信社区QQ群里发现赵老师9月8日走了,我说是赵守素老师吗?QQ群上翻,发现真是我认识的赵老师。这噩耗令我震惊,异常难过,记得几年前,我们经常在学校田径运动场见面。她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总是喊我小张。
我认识赵老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淮安市第六中学做老师,我弟弟当时从农村来,想转到城里中学读书,我通过我的当代文学老师魏家骏拜请他的夫人赵老师帮忙。当时连面也没有见过,就让我弟弟到六中上学了。
赵老师一生倾心教学,不离不弃。我第一次见到赵老师,是在魏老师在八二医院住院的时候,我只是买了一束花,简单说了几声祝福的话就匆匆告别了。
与赵老师直接联系是在2012年,当时我在人民网强国博客写了一篇小文章《魏家骏教授离我们而去》,《名作欣赏》杂志社的编辑胡晓青在这篇博客留言后,让我帮联系魏老师的夫人赵老师。我看到留言:“我是《名作欣赏》杂志社的编辑胡晓青。我们正在编辑《名作欣赏》杂志创刊30余年来的精华读本,取名为《精华读本》,计划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为纪念本刊创刊30周年而编辑,规划为十二种,中国古代文学6种,外国文学3种,中国现当代文学3种。您的父亲魏家骏先生是我刊的老作者,这次他有些文章被选入,虽然我们估计发行量不会大,经济效益不一定客观,但还是会发一些稿费的。如果您和家人同意魏先生的作品入选,请务必联系我们,告知您和家人的意见,并告知您的联系方法。该书争取在今年年内出版,出版后会寄上样书,并寄上相应稿酬。”胡编辑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专门去找到赵老师,告诉了胡的留言内容和联系方式。后来听赵老师说,《精华读本》顺利出版,赵老师也拿到了赠书和稿酬。这是通过网络为媒,搭了一次桥。
有一次,她兴奋地告诉我,中文系派老师来把魏老师的手稿搜集去了,说要永久保存。她说解决了她保存的困难,真是太好了。我也为老师手稿有个好去处而感到高兴。
后来更多的是赵老师有一些需要联系学校后勤方面的事情,会打电话给我,我再打电话联系解决。事情结束后,每次赵老师都要打电话给我感谢一声,我都不好意思,这不是应该的嘛。老一辈人的为人处事真是值得我辈永远学习。
进入古稀之年的她,坚持一个人守着和魏老师一起生活的房间,不麻烦子女。后来疫情学校田径场封闭,我再也没有见到赵老师。不曾想就是永别。
2024年9月8日,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如果天堂能打电话,你会打给谁?”我想此时的我一定会打给赵老师,因为没有和她告别一下。我想听她再喊我一声“小张”。
赵守素老师享年89岁。
2024年9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