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寒假,《还珠格格》在时隔五年后湖南卫视复播了,关注度和收视率轻松夺魁
对于如今《还珠格格》复播,琼瑶也直率地做出了回应: “今年他们又找我,我说:‘都在写书谈生死问题了,还有什么事会看不开呢?一笑泯恩仇!’就再度授权给他们播放。”
写书谈生死,这是怎么一回事?
01

去年5月晚,琼瑶阿姨突然发千字文与粉丝告别,宣布即将关闭脸书,“这次是‘珍重再见,后会无期。’”琼瑶阿姨在脸书上称,丈夫平鑫涛患有“血管型失智症”,目前已经病重到需要靠胃鼻管维系生命。琼瑶阿姨表示丈夫清醒时曾写过遗嘱,一旦病危不得插管。曾发出《曾经的背叛》一文,与网友探讨病人有没有选择如何死亡的权利,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在继子女看来,父亲只是不认识人,并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不让插鼻胃管,就是要饿死他。与数次隔空喊话,双方关系闹僵,琼瑶阿姨一下子成为全家众矢之的。
“我的自责也该告一段落了!所以,我即将关闭脸书,十四年来为了照顾鑫涛,不曾出国!我想去国外走走,转换一下心情!”心力交瘁的琼瑶阿姨还在文中坦承自己对所有事情都已经放手了,只希望继子女可以彻底执行丈夫的对于身后事的交代。
这档犹如堪比琼瑶剧更跌宕起伏的剧情,迅速引起关注。讨论也越过了事件本身,上升了另一个高度:等我们老了、病了,当疾病即将走向终点时,我们能否参与到决定生命的过程中。根据琼瑶阿姨在脸书上做了一个“摸拟民调”,百分之八十二的人,都不愿加工活着,即“尊严死”比“毫无尊严和品质,依靠医疗器材加工活着”更重要。
02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你连选择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两年前,爷爷84岁,因为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入院。连续10个钟头的抢救,总算活下来了。不过气管被切开,喉部被打了个洞,他全身上下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管子。他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不能吃饭,也不会讲话,只能听见微微的喘息声,偶尔清醒,也要极其痛苦地睁开眼。
包括我爸爸,爷爷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那一个月多里,几个子女不分昼夜地轮流陪护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每看到一点变化,就会立即跑来找医生护士。因为平日里抽烟的问题又发展了肺部感染,病情已经很难扭转。
去医院看到他这么痛苦的样子,我曾私底下问过父亲,有没有想过放弃治疗。父亲很诧异看着我,“这怎么可以,被别人知道了,不得说我们不孝。”
是的,就让子女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孝子贤孙”,爷爷硬是痛苦的挨了三十几天。一个多月后,他走了。他离开的时候,肤色变成了半透明,针眼、插管遍布全身。面部水肿,已经不见原来模样。
我问自己:如果他能表达,他愿意要这三十几天吗?这三十几天里,他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力,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果可以的话,他会不会更愿意早点挣脱这痛苦的世界,去天堂和奶奶团聚?
在当下社会,死亡似乎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事实。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陈作兵在得知父亲身患肿瘤晚期后,没有选择让父亲躺在冷冰冰的医院,接受各种管子,而是决定让父亲回到故乡,安享最后的人生。只是父亲走了,陈作兵手机却被打爆了,“很多人指责和谩骂我不孝。”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奉承“百善孝为先”的美德,只是不知道曾几何时,我们对“孝子贤孙”的定义就是要竭力让已经无法挽救回来的老人挣扎地活到最后一刻钟。
03

《奇葩说》有期节目里,谈到苍老和责任。张泉灵在节目里说,有一次,她去老人院采访,发现每一个老人身上,都有股老人味儿。问老人,他们说:“不怕你笑话,我很久都没洗澡了……”
他们不是懒,而是怕。他们怕自己在洗澡时滑倒,引发中风、脑溢血、偏瘫,成为子女麻烦与累赘。原本就多余。病了,就更多余。将死不死,对任何人,都是一种酷刑。于是,他们选择能不洗澡,就不洗澡。他们想以自己的不适,让儿女多一点便利和心安。
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问题也日益凸显。因为观念的不同,他们也不指望孩子能日日承欢膝下,唯一的期许当孩子忙碌于工作与新家庭时,还能“常回家看看。”但有几个子女能真正做到一周一个电话,一月探望一次,又或者停留在表面的,却从未走进他们的心里。餐桌上玩手机,老人怒掀桌子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了能知道子女的近况,老人特地去学习如何用微信,却被子女屏蔽了朋友圈。
记得电影《桃姐》里,记录了敬老院里各式老人生活和所需,没有煽情,也没有哭泣,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人的无奈和悲凉,甚至到来的死亡都显得那么的平常和宁静,而在那平常和宁静后面又是多么的无奈。套用他们的一句话说,活到这把年纪了,我们都看开了。
是的,他们不畏惧死亡,只是害怕孤独。
生老病死,是万物不变的法则。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能做的不应该在他们生病时,才想着所谓的孝顺。而是尽量能在他们有限的人生里,多陪伴他们过有质量的生活。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个人简介:胃窦,十点读书签约作者,90后自由撰稿人,略通歧黄之术。笃信灵魂和皮囊可以握手言和,面子和里子可以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