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这个主题讲起来内容真的是很庞大,很难驾驭。你的PPT内容准备的十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字和图片为大家讲述了奖项的来源、评审规则、获奖情况。你还用了很大的篇章讲述了中国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介和重要成就。我相信同学们在听了你的讲述后,终于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诺贝尔奖”到底是什么了。
你肯定是想把讲稿里的内容都展示给大家,所以一直埋头苦读,没有更多机会和观众去做交流,但你仍然没有忘记利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观众做展示。由于文字太多,有些内容又很拗口,造成你读的不是很熟。看来要把百年诺贝尔奖压缩到几张幻灯片,十几分钟的演讲中,确实需要好好的组织一下演讲的内容。
大量的专业术语,大段大段的文字描述,对于任何一个演讲者来讲都是一个挑战。你不妨参考一下我以前曾经提到过的一个为演讲内容化繁为简的方法:
1)把大段的文字拆解成若干个“要点”,每一个“要点”字数不多,阅读非常方便,更像是一个摘要
2)每张幻灯片,即每个主题的“要点”控制在五个以内
3)“要点”是对内容的提炼,你可以对每一个“要点”展开描述
4)大段的文字可以写在“备注讲义”里,也可以用文字框的方式插入在版面中
5)这种提炼“要点”的方法是很著名的Bullet Points亚马逊产品五点描述法,写PPT写笔记时都可以借鉴。
回到你选择的这个有意思的话题。诺贝尔奖成为一种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奖项,这并不在诺贝尔本人的预料之中。诺贝尔本人的遗愿是,获奖者是在前一年有所贡献的人。然而,后来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在决定颁奖前,会对获奖者进行长时间的考察。这一变化,却让诺贝尔奖有了「终生成就奖」的意义。奖项并不针对获奖者本人,而是针对他或她的某一项成就。有的科学家名气很大,但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比如霍金。相反,有的科学家不止一次获得奖项。比如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2005 年 7 月 29 日,钱学森曾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十年后的 2015 年 10 月,屠呦呦与威廉·C. 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被诺奖评委会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传来,把多年的困扰一扫而光。屠呦呦是第一位由新中国培养的诺奖获得者,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且一直扎根于本土研究机构;她正式打破了「钱学森之问」。如果把诺奖比作「科学家的奥林匹克」,我们将发现,来自边缘地带的中国,也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在中国,我们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更需要实干家。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自埋头研究,每一次创举都必须有无数个夜晚的潜心俯首来撑起。他们有着绮丽的梦想,他们选择背上行囊意气风发开始追梦的旅途,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在路途中停下脚步,坚持走到终点。在他们看来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你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也想成为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不用怕别人嘲笑,大声说出来。理想,是奢侈品,也不是奢侈品。只要你能脚踏实地,目标明确,努力追求你的理想。
心存志,得高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