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人人爱,用好不简单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1:14 被阅读0次

    我这里说的夸张,是专指写作过程的所运用的修辞方式,而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夸张搞怪的行为艺术。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夸张是这样解释的:修辞方式,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对夸张是这样解释的:修辞格的一种。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意言过其实,进行扩大或缩小。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六版》对夸张是这样解释的: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运用丰富的想象,廓大事物的特征,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以增强表达效果。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由郑颐寿、林承璋主编的《新编修辞学》对夸张的解释是: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扩大和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

    限于手头资料,我列出了能查到的这四种对“夸张”较为权威的解释。虽说略有不同,但仔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观点都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创作者主观故意,二是表达强烈感情,三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四是运用的方法可扩大也可缩小。

    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李白不是首创,也不是终结,只是运用的比较突出的个人之一。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的夸张,比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庄子运用夸张的能力更是让人难望其项背,我们看他写的《逍遥游》,一上来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他在《通变》篇中说:“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他还列举了司马相如、杨雄、枚乘等五个人所写的汉赋的例子。

    唐代运用夸张的诗人当以李白为最,我们熟悉的句子有《秋浦歌》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望庐山瀑布》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里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北风行》里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杜甫也是运用夸张的能手,比如《古柏行》中的:“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自己的被子不保暖用了:“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里写道:“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房兵曹胡马》里描写一匹马瘦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我们再来看一位边塞诗人岑参,他是怎样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示边塞艰苦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表现风大用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形容雪大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天冷的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其他的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可见,夸张人人爱,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可认真学习,适当借鉴,巧妙运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夸张人人爱,用好不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eg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