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读了刘心武的《班主任》。这篇文章是伤痕文学的“开端之作”,通过塑造三种类型的学生来表现“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影响,揭示其给新青年一代的心灵所造成的的伤害。从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让小说的整体的发展更加全面,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教育情况;从现实的生活,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其背后深刻的政治和教育意义。
《班主任》的主要内容是初三三班的班主任张老师接手了一个刚刚从拘留所出来的特别学生——“小流氓”,需要帮助他及时回归学校;他要改变其他学生对这个特别学生的看法,他让各个班干部帮助学生转变对特别学生的态度;在了解那个小流氓后,张老师找到了帮助他的方法;好景不长,张老师又发现班上一个好学生的思想也有问题,这个事情打击了他,同时,也引起张老师的反思;最后在与尹老师的交谈中,找到了自身作为班主任的职责和意义,张老师又有新的希望,他有着激昂的壮志,他决心要将四人帮毒瘤从孩子们脑中除去,从而让孩子们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强有力的接班人。其中第一个好学生叫谢慧敏,在班里人团支部书记,品行端正,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第二个坏学生宋宝琦,在文中主要是一个“小流氓”的形象,打架斗殴,不思进取,讲究哥们义气,认为知识是无用的,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这篇文章借助“班主任”的眼光,进入青年的内心,揭露极左教育体制造成的伤害。同时,揭示了“文革”愚民政策的罪恶。
文中性格最鲜明,最简单的就是好学生谢慧敏。从文中对她一开始的外貌描写“谢慧敏的个头比一般男生还高,她的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显得和健壮”中就可以看出她严谨,固执的一面。后来又通过“麦穗事件”突出她性格的缺点,死板并且不懂得如何灵活变通,用俗话来讲就是只认死理。其次就是小流氓宋宝琦,通过张老师的角度来描述他,如张老师通过向其母亲了解他家庭的大致情况,并从他的穿着长相分析他的性格形象。最经典的的是张老师通过同宋宝琦的三十个来回的问答,抓住了他最主要的特点——虽然他的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远高于其他学生,但是他的精神生活质量却是非常的低,具有较为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谢慧敏同宋宝琦这两个学生思想刚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是无产阶级斗争思想的代表,一个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这两个学生思想的缺陷都是被“文革”时期的恶势力所影响,深受其荼毒。但是,从文中可以清楚的发现两个学生思想上的缺陷对张老师的打击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对于宋宝琦的思想缺陷,张老师做好了思想准备,同时,想好了各种应对方案去解决。而谢敏慧的思想缺陷却是最无法令人原谅的,在她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些年,恰好是“四人帮”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最厉害的几年,原本她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革命者,却成了四人帮的牺牲品。面对谢慧敏的固执己见,张老师多次的思想教育都被她用眼界狭隘的说法拒绝了,这使张老师一度陷入了迷茫期,一直追问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除了这两个比较反面的学生代表,还有一个积极的学生形象石红。石红是幸运的,她的家庭给予她别样的思想养分。每日石红同父母一起阅读马列,毛泽东等思想名著;有时,阅读国外的优秀书籍,在各种书籍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正确理性地分析一些事情,采用理性的观点看待问题。张老师在石红家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发现除了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时,也要发现其优点,帮助学生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在赶往谢慧敏家的途中,他想了很多的方法去帮助谢慧敏去纠正她思想上的缺点。同时,张老师也勾勒出帮助谢慧敏和宋宝琦等这类学生消除“四人帮”影响的美好的未来,他找到了他身为班主任的职责——“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使孩子们掌握好课本和课堂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注目与更为广阔的世界,使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成果产生兴趣,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
通过班主任张老师的眼光,极力地谴责了“四人帮”,揭示其造成的重大伤害,给祖国的未来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造成极大的心灵打击。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品深处的内涵,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