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讲解消费主义被年轻人瓦解的视频,深感赞同。
最近朋友圈的营销文案都是“不是**买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
曾几何时,性价比差点成为低品质产品的代名词。那个时代“贵就是好”几乎成为一条衡量产品价值的黄金法则,但凡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就不是好产品。
而便宜的产品也几乎和低级质量差劣等联系在一起,提到性价比总是会让人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羞耻感,当被别人问到自己那些朴素的衣服鞋子包的时候也总是不好意思的要委婉的解释一番:不是牌子啦,随便买的啦等去缓解和弥补自己的尴尬。
诚然,我们几乎所有的羞耻感都来源于比较后的某种不足和欠缺。而这种比较的标准,是外部世界强行灌输给我们的,并且被我们无条件接受和承认了。
想要消除这种羞耻感就要首先消解掉这个标准,重建自己的标准,用自己的标准去确定自己的价值。
外部的标准通常具有完美的倾向,那些标准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大部分人实现,而是为了让大部分人去追求。一旦你达到了,就会有更高的标准出来,于是你的一生就在追赶这个标准的路上忙碌,用尽自己的精力耗尽一生的金钱,最后价值被榨干的时候失去价值烟消云散。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经常看到奢侈品的广告,他让我们看到并不是想让我们去买他,而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买不起他,买不起它才成就了它。买不起就瞻仰它,崇拜它,想要它,正是这种求而不得才确定了它的价值,是人们当孙子的姿态让它成为了爷爷,你不想要它你就不在乎它,那么它对你就没有价值。
大部分营销活动必须像人们的消费观念妥协,虽然也有一些营销在创造消费观念。个体的认知水平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人们不再人云亦云能够独立思考理性消费客观看待的时候,你再想让人们为了一个概念一个梦想一个品牌跪舔就变的越来越艰难了,任务是在加入成本这个考量因素的时候。
一旦条件受限,似乎人们就会变的理性。如今的条件受限主要还是收入的低迷和看不见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消费讲究性价比成为主流的不丢人的策略,甚至人们会以省钱为荣,让节俭成为美德,朴素大方重新焕发活力,这样的观念之下,经济增长势必会缺乏基础的群众基础和活力。
消费是必须的,消费主义却是丑陋的危险的。
中年人开始怀疑消费主义,年轻人开始抵抗消费主义,社会的主要消费人群观念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而这场观念革命的源泉便是社会环境的全面的变化,诚然,观念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无能为力改变大自然又要为人寻找存在的理念支撑的时候。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在周天下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的百花齐放。每一种理念都为一部分人找到精神归属和自我认同。而如果只允许一种哲学思想,那么无疑于思想暴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进步的车轮一定会滚滚向前,一切价值都要面临重估,直到找到一种普世的价值,而对一个人来说,什么价值是永远不会崩塌的呢?
很显然,对一个人来说,身体健康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崩塌的价值,他决定了一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的生存状态。
身体健康,理性消费,节俭生活,不跟风,不盲从,要快乐,不憋屈…社会观念的变迁越来越接近人性之本来,越来越趋近于幸福生活的要求,或许人们正在通往幸福的十字路口,虽然有徘徊东张西望,但最终人们会选择一条幸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