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软件项目“落地”能力的培养4:分析

软件项目“落地”能力的培养4:分析

作者: 工程师54 | 来源:发表于2021-07-21 06:06 被阅读0次

     早期的软件市场,是客户提出需求,技术人员按照需求开发出软件;逐步演变到,客户直接问“你有什么什么软件?”,他已经没有耐心梳理出需求,然后等你慢慢开发出来,他希望拿到手的就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现成软件产品。所以经常有嘲笑软件企业“你们就是一个来料加工的作坊,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

      这就出来一个问题:现成的软件产品哪里来?

     第一种方式,有种子客户(活雷锋啊)愿意给你提出需求,等你慢慢开发出软件,然后还付给你开发费用,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包装形成软件产品,然后逐步推广,就成为了所谓的“现成软件产品”,这种模式下不但要求有种子客户,而且产品周期比较长。

     第二种方式,根据对行业的积累和分析,主动形成自有的软件产品,这种模式是基于自有的行业分析能力、产品分析能力而形成自有的软件产品,相对第一种模式,分析能力使我们具备了主动产出软件产品的能力。

     所以分析能力,宏观上可以使我们具备进入新市场的能力,中观上可以使我们具备研发出自有软件产品的能力,微观上可以使我们具备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据此设计出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问题解决办法。

    既然分析能力如此重要,如何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的本质就是找规律,通过抽丝剥茧找出其关键节点,并根据关键节点的运行规律形成主线索,掌握了这个主线索也就掌握了规律,据此我们就可以围绕主线索进行包装、填充,形成我们自己的市场思路、产品思路、问题解决思路。

    举个栗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管理型业务工作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实体进行的增删改查,如“公文处理系统”,实体就是公文对象,每个公文就是公文实体的一个实例,起草公文就是新建一个公文实例,审批公文、发文其实就是修改公文实例的审核状态等属性信息。“学生管理系统”的实体就是学籍卡、“产品管理系统”的实体就是产品登记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形成一套产品思路,据此开发出一个通用的管理系统。当有客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这个“通用的管理系统”里,定义出管理的实体,以及实体所需要的属性、配套的流程等(单据、属性、视图、流程),这就是所谓的“现场实施”。

  综合以上,分析是在设计、编码等基础能力之上的创新发现能力,没有这些基础支撑,分析则是空想,很难保证其结果可以“落地”。因此一个建制完备的项目团队,分析成果需要通过设计人员的评审、设计结果需要通过开发人员的评审,目的就是确保分析结果可设计、设计结果可开发。最忌讳的就是,分析不管设计、设计不管开发,导致分析、设计、开发之间相互隔离、鸡同鸭讲,这样的团队能做好项目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软件项目“落地”能力的培养4: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hw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