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293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35(2023.12.15星期五)
发展线5: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发展线5有几个发展阶段:
好多厌学的诱因是“在学校没朋友”,不被他人理解。但凡有俩人理解,他肯定去呀。
1.起初在客体世界里呈现出利己的自恋,别的儿童都被忽视,只把母亲视为竞争者;(第一个阶段只认妈)
2.将别的儿童像玩具一样使用而不期望回应;(这个阶段是,我跟你玩,在我眼里你只是个工具,不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我觉得我跟你在一起你很多地方很搞笑,我哈哈一笑跟你玩,但我说走就走了,没有情感依恋。表现在2岁左右)
3.将别的儿童作为完成特定任务的帮手;(比如,下雪天他想滚一个大雪球,他自己弄不动,他会要求别的儿童帮他弄,但他不会把大雪球给帮他的人。2岁多一点。)
4.将其他儿童作为自己的伙伴和客体;(经常说的是我们俩一起玩吧,咱俩一起玩。他会说“我要和谁谁一起玩”,他心里有别人了,别人不再是工具了。)
只有到了第四节阶段,儿童才喜欢并害怕那些他可以爱也可以恨,能认同、分享和尊重的儿童,并能与其竞争,建立友谊关系。(这个阶段,开始发现谁谁比自己厉害。他会说“妈妈,他这点比我厉害。”“这个他可以弄得很好”。他开始意识到别人也有长处了。在此之前他是意识不到别人有长处的,因为他觉得“我的世界我最厉害”。)
(这几个阶段按理说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完?如果妈妈观察孩子细腻的话,仅凭这几句话就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序列。按说要在幼儿园阶段发现完。从3岁入园起,回家他都会跟你说谁谁怎么我了,我跟他怎么着了。你观察他基本都符合。到第四个阶段,他基本都可以耐受与他人分享时的痛苦。因为他发现,当他分享了他同时也有了得到。当一个孩子能转过来这个弯,他基本上就脱自我中心了。所以,幼儿园会组织大量的分享活动。甚至每周有两天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就是为了帮孩子把这四关给度过了。)
发展线6
发展线6的发展,从婴儿玩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开始,到过渡性客体,然后到玩柔软的玩具,它作为象征性客体使儿童能够表达矛盾的情感和愿望。(玩母亲的身体一般都在喂养的阶段,婴儿会有抓摸母亲等动作。过渡性客体好多是安抚奶嘴和奶瓶。因为它最像妈妈的乳房,带给他最直观的满足体验。男孩子到2-3岁开始喜欢坚硬的玩具,女孩一直都喜欢柔软玩具。表达矛盾的情感和愿望,指的是小孩一边依恋妈妈,一边毁掉妈妈。所以对孩子喜欢的玩具总是表现得不是太爱惜。就是说玩的时候特别专注玩,玩过后就乱扔一通。如果孩子依恋这块完成的比较充分,他不会毁坏玩具,如果依恋完成不充分,孩子会有很明显的使劲砸玩具的表现,实际上他是想把“妈妈”给弄死、给砸死,他太烦了。)
可以抱着玩的玩具逐渐隐退,只在睡觉时出现,白天玩的是能满足自我活动和幻想生活的材料。(抱着是代表和母亲继续共生,而白天的自我活动和幻想,是他的自我发展了,是分离后的自我功能。有的孩子对抱着的玩具有需求,但是很多满足得的孩子对此没有需求。有的孩子睡觉时手里抓个东西,能帮助他克服分离焦虑。)
最终,当儿童能够控制、抑制和缓和本能冲动,能够将其建设性地用于社交活动,能够为了实施一个较长期的计划,从最后的结果中获得快乐而容忍挫折,能够根据现实的要求在升华中获得快乐的时候,儿童游戏的能力就发展为工作的能力。(这段话很重要,这是完成厌学治疗的标准。一个孩子能够回到学校就是他的无意识水平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或者说他的第六发展线达到这个水平他即可以通过升华的方式在学校里去释放它的力比多。那他就解决厌学问题了。所以,我们去思考,绝大部分的厌学,即没来由的厌学,不是在学校里被严重欺凌的理由,很多很多厌学都是退行的阻碍,即退行了,造成现实适应的阻碍。治疗的方向是把过去没发展好的12345几条线发展好就好了。他不见得一定去学校了,但是他一定去开展社会活动。这从心理治疗层面来说已经治好了。)
工作能力与游戏能力是相互交织的。(强调的是,要重视游戏本身,但并不是说重视网络成瘾。可以摆摆沙盘游戏也挺好。为啥非得游戏呢?因为孩子好多无意识情感不像我们成人,成人有成熟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孩子要通过象征的、意象的方式来表达寓无意识冲突。他很难用其他方式来表达,非得用象征意象去表达。游戏是象征、意象很好的载体。所以,做孩子的治疗还是得通过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