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跟岗任务,今天开始每天有一位实习老师来梦想之舟做客学习,我能做些什么呢?论常规,学段有差异,我在二年级所做的不具有普适性;论资历,我才工作短短七年,也不敢妄称指导,看着热情满满早早联系我的实习老师,我决定,什么也不做,让最自然的班级样态作为活教材呈现试试。
早上,小黄老师来了,我请他自由参观,他还有些拘束,于是,我便邀请已经完成早读写字任务的孩子当导览员,毕竟,我已经从科任老师那听了不少我们班孩子的“社牛”事迹了,我也想亲眼看一看。
果然,几个孩子轻车熟路,落落大方带着黄老师介绍起来。渐渐的,写完作业的孩子多了,正好也快结束早读了,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加入其中。绕了一圈,回到我这儿,我问孩子们都介绍什么了,小黄老师用一句话概括了“孩子们说,王老师在这个教室做了很多很多”,泪目,老师也很需要被看见。
后来我跟小黄老师聊了一会天,之前做了两场给区新岗老师的讲座,和师父讨论过一下关于怎么讲对新岗老师更有指导性,师父说,新岗老师特点主要是学生思维,等着别人教,要把这个转换过来。
所以我做的更多的不是灌输,而是邀请小黄老师分享刚才现场学习的感受,思考如果自己马上要上岗当班主任了,刚才哪些能迁移应用到自己所教学段,还有什么是迁移不了单觉得很好需要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向对应学段的老师学习的。
小黄老师立刻给了我一个词——归属感。他说,他发现教室里的孩子特别有集体归属感,教室给人一种很安心的感觉,孩子自己是小主人,如果遇到问题,教室会有他们需要的方法。这也是他要学习的,以后自己经营一个班级,希望去达成的班级样态。
我打心底要给小黄老师敏锐的教育觉察力点个大大的赞,能引进这么优秀的老师当班主任,太棒了。同时我也很感动,我长期泡在自己建设的教室里,我有我的主观性,没办法客观判断班级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建成怎么样了。但如果是来做客的老师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只是原生态的让他浸润在我的班级,他能得出这样的感受,那么就证明我的班级文化建设确实在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前进着。
告别小黄老师,我回到班级,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明天小黄老师还来吗?我也想跟他介绍,今天写字没写完”“明天会换一个老师,一天换一个,一共有十个”“那我也想介绍班级!”“我也想!”“我我我!”
哎,真是社牛本牛。于是,我回到办公室立刻设计了一份小组合作清单,明天的道法课主题有啦,正好把我爱我班那一课补上,让我们一起分组讨论怎么当好班级小导览员,一个组接待一位老师吧!
晚上,和“不高兴”的妈妈聊了会天,“不高兴”同学其实长得很帅气,笑起来也很好看,但因为不太喜欢沟通,容易生闷气,经常发生交往矛盾,皱着眉头气鼓鼓。但晚上,“不高兴”的妈妈告诉我最近孩子变得“很高兴”,总是兴奋地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小组还有和小组同学一起做成了什么。我真诚地感谢妈妈告诉我这些,这让我觉得晚上的饭都格外香甜。我知道,这是孩子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了,自我教育的力量正在一点点带着他突破自己的发展难点。
你说,小小的班主任每天吭哧吭哧这么累图什么呢,我想,大概就图,看着自己理想的教育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教室方寸间,在孩子的心间,开出一朵朵成长的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