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保险分析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作者: 与梦想有关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6:08 被阅读0次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的丰富,但是依然有人坚持保险就是骗人的。

    目前我国的保险从业人员已经超过 800 万,由于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市场上存在着大量销售误导的情况。

    今天来和大家谈谈,平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误导类型,以及教大家如何避开这些坑。主要内容如下:

    常见的销售误导有哪些?   为什么保险误导这么多?    教你轻松避开销售误导!

    一、6 大误导类型,都有哪些?

    保险市场是一个每年几万亿的市场,但对于业务员几乎是没有准入门槛的。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为销售误导埋下了隐患,影响了行业的口碑。

    下面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些误导情况,相信不少人都被刷过屏。

    误导 1:无中生有,消费别人的哀伤

    前一阵我们相继送走了著名主持人李咏和作家金庸,很多人都在感叹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告别”的年龄。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时候,保险圈却突然热闹起来了,因为传说李咏买了 3 亿保险……

    以飞哥从业经验来看,这件事大概率是编造出来的。如果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普通客户买保险,而去公布大客户的隐私,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飞哥在与几家公司核保员聊过后了解到审核这种大客户和公众名人的保单前,很多时候是需要签 保密协议 的。

    更何况,3 亿保额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的,起码就会面临以下问题:

    财务核保:首先你得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财力,需要这么大的保额;

    健康核保:基本上会从头查到脚,保险公司会非常担心是不是带病投保;

    再保审核:对于这么高的保额,保险公司肯定会把业务分包给其他几家保险公司,否则赔起来很容易亏钱,所以其他公司还会再次审核。

    所以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3 亿保额,更何况以一名主持人的收入负担这笔保费也是很困难的……

    在飞哥的朋友圈中每当有名人去世或者重大社会事故,朋友圈都会被保险刷一波屏。大家从事营销行业需要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但职业操守还是要有的,我们不能随意消费别人的哀伤。

    误导 2: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保险行业是一个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纷争,而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的朋友圈:

    尽管很多人知道有《保险法》中有关于保险公司安全性的说明,但是很多人依然再问“保险公司万一倒了怎么办”如果您想了解,咱们另约时间具体聊聊保险公司万一破产怎么办?

    除了“小公司会倒闭”,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误导就是:

    其他公司的理赔都不靠谱,我们理赔宽松,所以贵得有道理。

    飞哥看过不低于50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发现所有保险公司的癌症理赔标准都是一样的(国家规定,有想不一样的连产品都出不来),不会出现某家保险公司癌症确诊即赔,而其他公司要求肿瘤达到 5 cm才赔。而从理赔上来可以看下图

    传说中的大公司也没有比小公司多赔一些,速度多块一些。

    误导 3:保险公司即将与医院联网

    这个谣言由来已久,朋友圈截图:

    其实无论保险公司和医院联不联网,投保时都是需要如实告知健康情况的。如果投保时隐瞒病史,理赔时被保险公司查出来,那就很容易出现纠纷,当然现在也没有相关证据投保时保险公司与医院的联网核保,更多的是保险公司为了方便客户的理赔与医院合作直付理赔。同时关于“健康异常是否要告知,不告知是否能赔”这个问题,飞哥建议:如实告知就好,健康问卷问什么你回答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不要给自己挖坑。如果身体有点问题的,更可以去尝试多家投保或者智能核保邮件核保,当然了这需要你有一个专业贴心的服务人员。

    误导 4:停售涨价,不买后悔

    停售和涨价也是有些公司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用的营销方式,据说有家公司产品一年停售13次,可依然在卖着,这是2017年最大的一波吵停。

    当时的吵停给很多公司带去了大量的保费,只是现在三年过去了,结果如何相信大家也知道了不仅保费没有涨,更多优秀的产品出现价格反倒降下来了。

    误导 5:存款变保单,这恐怕是很多家庭特别讨厌的保险销售方式,尤其是老年客户

    网上到处都是“老人去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保险的”新闻,存款变保单也一直是投诉的重灾区。

    很多客户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根本没有看清楚产品合同就签名购买了,以为自己买的只是“比存款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

    之前飞哥在某大型央企银保部门就遇到银行员工,这样介绍保险:

    我们这款是最新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但收益比存定期高,而且还会给你赠送一份保险……

    明明是附带理财功能的保险,居然变成了赠送保险的理财。明明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却说成是“我们(银行)”的产品。对于没有一定金融知识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谓防不胜防。后期大量的客户投诉费时费力,还削弱了客户对保险的信任感。当然,这并不是说银行不可靠,毕竟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大家还是要睁大眼睛看好再买。

    误导 6:高演示收益

    每到年底,大家都会看到很多理财险的推销,因为保险公司要为明年的“开门红”做准备了。例如下面这款产品:

    投入 10 万块,收获 1242 万,单看数字确实非常吸引眼球。简单算了一下,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达到了 5.5%,这里有个前提这些钱放在那不动的情况下,而不是你30岁拿了那么多,40岁还能拿那么多。在这里要提醒你,这些有很多是 不确定的演示数据,要在 90 年的时间里保持 5.5% 的收益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能活到 90 岁的人也不多。

    以上 6 点就是我总结的常见误导类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销售误导的形式是五花八门的,防不胜防。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坑呢?下面我们继续来谈谈。

    方法 1:了解保险知识

    我们不敢买保险,害怕买错保险,归根到底就是不了解保险。

    如果我们有一定的保险知识,就能够辨别销售人员到底是不是在忽悠你。希望大家能多多学习,明明白白买保险,这也是飞哥一直努力在分享保险知识的原因!

    方法 2:选择靠谱的销售人员,一个靠谱的保险经纪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盲目迎合用户需求

    但其实很多人第一次买保险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这个时候就应该有专业的声音站出来。

    很多人总希望一份保险能兼顾保障、理财,最好满期之后还能把本金拿回来。这样的产品有没有?有,但真的适合你吗?

    我觉得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会指出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不合理的地方,并且能够给出较好保障型产品的解决方案。

    2、没有不切实际的承诺

    以年金险为例,里面的那些收益相关的名词都解释清楚了吗?那些看起来很高的收益都是确定的吗?比如:保底利率、中高档结算利率、实际结算利率等。

    靠谱的代理人、经纪人会详细解释这几种利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味拍着胸脯强调某款产品收益有多高。

    深蓝君也见过为了达成重疾险的销售,过份神话附加医疗险的销售人员,或者明明不是保证续保的产品,非要暗示成保证续保。

    所以我觉得一个合格的代理或经纪人,不会为了达成销售,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3、会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特点,收入、家庭结构、购买需求都大不相同。一个靠谱合适的代理人或者经纪人,会根据家庭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搭配

    方法 3:重视回访和犹豫期

    很多人买保险,以为付了钱就完事了。其实对于保障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产品,保险公司还会有电话回访。

    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都是有录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确认我们是否清楚自己购买了什么保险,看看业务员是否存在误导行为。如果有疑问,可以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

    同时在购买保险后,一定要查看保险合同。如果发现产品并不适合自己,可以在犹豫期内选择退保。

    很多保险产品都有 10-20 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是没有任何损失的,而超过犹豫期退保就会产生损失。

    保险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可是有不少人却简单地相信身边的业务员,闭着眼睛买保险。

    虽然每年花费上万的保费,但是连具体保什么都不知道。最后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保险居然不能赔……

    也有很多人因为害怕被忽悠,虽然知道保险是好东西,但是一直迟迟不敢下手。

    如果您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有更好地想法,欢迎跟飞哥聊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ov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