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接受应试教育,所有科目里我最不担心的就是语文,拜于小时候养成的读书习惯,语文是我从来不用心听也能考高分的科目。语文中的写作也从未拉过后腿。紧扣题目、各种角度的名人事例、三段式、首尾呼应这些花招用的非常娴熟,在长期的训练下,我对于什么样的开头能吸引人,什么样的例子熟悉又不落俗套,什么样的起承转合比较自然都了然于心,写作对我来说是有某种规律的事情。在命题作为为主的学生时代,写作对我来说的价值就是好看的分数。
步入职场,写作的含义变得广泛,无论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项目报告的PPT、产品价传文案都是写作。这些场合,写作能帮你获得上司的青睐、公众号的粉丝、产品的下载量等等。这个阶段我发现要应付的就不仅是判卷老师,而是你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类型也变得广泛而复杂,没有一条看似简单的规律能帮助你写出好东西,任何一种“爆品文章”在网络时代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丧失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写出阅读量是关注量三倍的文章,也有过运作活动参与者寥寥的尴尬,能从中学到的一点诀窍就是“情感”的打动。
一篇转发率高的文章,从题目、文章架构、视角切入、活动设置都有诀窍。但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对“目标用户群体”的“情感把握”。群体是盲目的,又是个性化的,个性来自喜好、性格、出身等等。但是情感是有共性的,文章对用户情感激起的“共鸣”是传播的重点。
举个例子,咪蒙的文章在网络上多为爆品,但是你剖析他的文章结构,大多为开篇耸动标题点题+中间夹着三四个例子+最后结尾生化这样基本的三段式,但是为什么这么基础的结构却能获得大量的转发?在于对目标用户(女性白领)在当今社会感触(对婚姻事业的焦虑、对人际关系的矛盾)的准确把握,从而引发共鸣。 再举个例子,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活动被很多公众号复盘,活动设计的多么精巧,植入多么自然,与自身品牌气质多么切合等等。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这个爆品活动的主题在于人类对当下现实的不满与去不了的远方之间的矛盾,这一主题是古往今来诸多作品用不同形式表达过的,新世相不过用了更贴合他自身目标用户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所以,在商业写作领域,在商言商,写作的价值就是转化率。只是对目标用户情感的把握能帮助你把这个转化率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
自媒体时代对我来说并不是一堆公众号,在各类视频直播、付费专栏、去中心化社交的兴起才意味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安迪霍尔说过:“每个人都有15分钟成名的机会”。这个预言在不少网红身上实现,在自媒体时代,最有价值的是个人品牌,塑造个人品牌的方式有很多种,写作是其中一种方式。
无论是商业写作还是业余爱好的写作,好的写作与作者本人都是相互成就的。比如李欣频之于诚品书店,比如晋江上一众写手。他们的文字是本人知识、思维、趣味的体现,反过来写作也给他们带去知名度、魅力和个人形象塑造。在职场上也是如此,我们会给惹眼的同事贴上一个个标签,A的ppt做的最好,B的才艺佳,职场也要塑造个人品牌,写作是比较好的方式。
当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其实脑海中一遍遍有问“这就是写作的价值吗”?理工科出身的我,也曾想过转行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记者,也有想过做用一支笔就能调动读者情绪的作家,这些后来都没有实现,可是我为什么还会时不时有拿笔写东西的冲动?古往今来,写东西对于作者本人带去的不总是金钱和名誉,也有牢狱之灾与驱逐流放,为什么他们还要写?我觉得写作这件事情对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自由而无用的表达”。写作可以是阅读文章后思维的梳理,也可以是单纯的情绪的发泄,而他最大的价值在于,当你想表达的时候,给你一种表达的方式罢了。
%�t�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