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chì)。
四牡骙(kuí)骙,载是常服。
玁(xiǎn)狁(yǔn)孔炽(chì),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yóng)。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
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
四牡既佶(jí),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tài)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páo)鳖脍(kuài)鲤。
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之前我们谈到过,《诗经》就是那个时代的二维码,诸侯在举行酒会的时候会用诗歌来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晋文公重耳流亡至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曾经用这首《六月》对他进行过一次考验。宴会一开始,秦穆公命人吟唱《采菽》来表示欢迎,而重耳则以一首《河水》作为应和,接着秦穆公便命人吟唱了这首《六月》,重耳听后马上俯身下拜。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宴会上诗歌往来的应和,但其背后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
首先《采菽》一诗写的是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情景,西周晚期周天子式微,此时的秦国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而《河水》描述的则是百川归海的情景,重耳投靠秦国,恰如百川归海,这同时也是对秦国的一种恭维。于是秦穆公又命人吟唱《六月》,这首诗的主旨是宣王北伐建立功勋,言外之意就是秦穆公有心帮助重耳建功立业,所以重耳才会俯身下拜。这便是古人的赋诗言志。
《诗经》中的战争诗一部分是王朝的礼乐,另一部分是歌颂贵族功勋的。西周后期贵族势利占据上风,诗歌的创作也开始向他们倾斜,虽然这首诗写的宣王北伐,但通篇却不见宣王的踪影,显赫的却是一个臣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首《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栖栖”在此意为“惶惶不安”。夏历的六月相当于现在的七八月份,正值夏季的时候边疆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凄惶不安。因为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玁狁,通常是在秋冬季节才会向中原进犯,选择夏季进攻是因为当时的北方出现了持续的干旱。江淮地区雨水丰沛,于是玁狁选择突破常规在夏季进攻。“戎车”就是战车,“饬”意为“整理,整顿”,“骙骙”指“雄壮貌”,“常服”用以指代军人和武器。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炽”指“势盛”,因为玁狁来势汹汹,所以我方非常急迫的用兵。“匡”意为“匡正”“捍卫”,曹操《短歌行》中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用兵是为了捍卫国家。民国学者林义光作《诗经通解》,认为“于”是“呼”的借字,古达“于”“呼”二字可以通用,并且在金文中经常可见“王呼某”这样的句子。“王于出征”即为天子发布了出征的命令。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比”指“挑选”,“物”的本义是指马的毛色,如今我们仍有“物色”一词。“骊”指黑色的马匹。古人驾车要求美观,马的毛色需要统一,“比物”就是在挑选马匹。“闲”本义指木栏,在这里指训练马匹。当我们按照规矩把马匹训练好了以后已经是六月了。训练好的马匹每天可以行军三十里,天子下令出征,我们要尽力辅佐。诗歌到这里,战争形势逐渐缓和下来了,因为此次猃狁虽然是打破常规突然进攻,但实际上我方是有准备的。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夸赞自己的军马。“牡”是“公马”,“修”意为“长”,“广”指“大”,“颙”意为“大头”指马的雄壮。“奏”指“成就”,“肤公”指“大功”。“严”是“威严”,“翼”是“整齐,恭顺”,也就是说我们的军马排列整齐,我们的军队严整有仪态。“共”是“供职”“服”是“事业”,军人们恪尽职守,很好的供职于武装事业,所以我们的国家才可以安定无虞。前三章,先说了局势的紧张,接着就是夸赞我方的军马盛状,接着将视线转向了敌方。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茹”指“柔弱”,也有人认为“茹”就是“度”,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一种是说玁狁并不孱弱,另一种则认为玁狁毫无节制。“整”就是“征”。焦获是水泽名,在今天陕西泾阳县西北,是泾水流域的一条通道,连接西安和西北地区,玁狁极有可能是顺着这里发起进攻。
“镐”是指“镐京”,“方”是“丰城”。在今天西安市西部有一条沣河,发源于西安和咸阳的交界处,河东是镐京,河西就是丰京。丰是周文王所建的都城,镐是周武王所建,两地相隔不远。实际上猃狁的进攻已经快到达国都了。这种突如其来的进攻在历史上绝非孤例,唐初国力较弱,突厥人可以在渭水北岸与唐军对峙,渭水南岸就是都城。虽然前三章在说我们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但实际上,周王室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仍然是被动的位置,前面的那些都是一种遮掩。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织”指军中号令军容的旗帜,“文”指“纹绣”,“鸟章”指各类鸟隼的图案,“白旆”指旗帜后面所缀的白色飘带,“央央”指“鲜明”。“元戎”指将军坐的战车,上面有各种兵器。十辆战车在前方开路,战士们英勇冲锋。由此可以看到,周王朝的战力也是很强大的。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安”就是“安稳”,“轩轾”是指战车行进时高高低低的样子。“佶”指“整齐,雄壮”,“闲”指“驯服”,也就是说军马们都训练有素。“大原”按照顾炎武《日知录》的记载是在今宁夏固原一带。接下来一句是赞美,而赞美的对象是吉甫,是万邦的楷模。这是这首诗的重点,西周后期虽然宣王中兴,但实际上王室的势力范围是越来越小的。所以在西周后期不仅是战争诗,其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赞美大臣的诗篇,这也就意味着西周王室彻底衰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最后一章,写了一个宴会的场景。吉甫战胜归来,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在交接过兵权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由此推测他很有可能是王朝直属地区的诸侯。归来之后他开始“炰鳖脍鲤”宴请诸位好友。在场的有一个叫做张仲的主宾一直陪在吉甫身边,诗中顺便还夸赞了他,说他敬父母,爱兄弟。吉甫这个人在《大雅·烝民》篇中也出现过,“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这大概是中国最早表明作者的诗歌。吉甫作为一个将军外出打仗,受赏之后回家找到好友一同宴饮欢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周代以来的雅颂篇章,很少把落脚点放在一个贵族的家宴上。虽然到了东周时期,诗歌创作发生的新的变化,由王室走向民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贵族的雅颂创作就此结束,后面我们还会讲到一些政治抒情诗。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诗经》的创作过程中,曾经有一个阶段是以贵族的趣味为主,而非周王室。这是一个历史的新动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