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部上映伊始豆瓣评分就高达9.2的科幻神片《头号玩家》,好像上一部这么高评分的科幻片是《星际穿越》,即使这两天评分降到了8.9,也超过了另一部现象级科幻片《火星救援》。
剧情简单来说就是,未来VR技术高度发达,人们都沉迷在一个叫做“绿洲”的游戏里逃避现实、娱乐至死,“绿洲”的建造者哈利迪临死时在游戏里埋下三把钥匙,声称找到钥匙的人可以得到三条线索,凭借线索找到最终的大彩蛋,就可以接管“绿洲”,并继承哈利迪的股份,于是各路人马在游戏里展开找彩蛋大战,一个废柴小伙子在好伙伴们的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电影角色在游戏里找彩蛋,大部分媒体影评也都在怒找电影里的彩蛋,据说有人找到了170个彩蛋。然而,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不是只想让观众找彩蛋这么简单的。对于一个非游戏玩家,且对美国流行文化不那么了然于胸的普通中国人来说,我看出来的电影彩蛋不超过10个,除了因为看过《闪灵》、《鬼娃新娘》和《异形》而对这几个彩蛋会心一笑以外,基本上对其他彩蛋都无动于衷。然而我照样看的津津有味、超级带感,看不出彩蛋并不影响我的观影流畅性,也不妨碍我理解斯皮尔伯格想在影片中表达的思想,这就是这部神作的牛掰之处吧。
影片一开头的设定很有意思。2045年,世界因为网络大堵塞和玉米大减产而衰败不堪。世界衰败为什么是这个原因呢?因为现在玉米已经是全球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了!而网络的重要性,现实中的你应该也是感同身受的吧。为什么是2045年呢?因为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看,那时候的人类似乎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变成“超人”,更别说移民外星球了,但那时候的VR技术肯定会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以人类娱乐至死的本性来说,VR游戏成为破败世界的第一大经济支柱和第一大精神鸦片绝对说得过去。在这样的时空设定中,我们的男主角韦德.沃兹登场了。住在贫民窟里的韦德辍学、无所事事,如同绝大部分人一样,VR游戏“绿洲”是他的精神支柱。“绿洲”建造者的遗嘱让全世界为之疯狂,大反派诺兰甚至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寻找彩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为什么一个废柴男孩最终能打败全世界的聪明人呢?不是他比全世界的人都聪明,而是因为他有真正的娱乐精神,找彩蛋就是找彩蛋,不是为了输赢,也不是为了拿到“绿洲”的控制权和哈利迪的股份。影片中,所有目的不纯的人都败在了他的单纯之下。玩家们涌入哈利迪资料馆,找不到线索便不再光临,只有韦德一次又一次在冷冷清清的资料馆中以无比崇拜的心情翻看着哈利迪的生前影像资料,没有真正的热爱,是做不到这些的。影片最后,韦德问“绿洲”中的哈利迪他是不是真的死了,而哈利迪未置可否,只是微笑着说:“谢谢你玩儿我的游戏。”这是我看完电影以后心中最大的疑团。不过,哈利迪活着也好,还是把意识上传网络靠AI永生也好,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吧,最重要的是他通过游戏把自己对生活的遗憾和感悟传达给了游戏玩家,并且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继承者。看到这个结尾,就好像看到72岁的斯皮尔伯格老爷子化身成了哈利迪,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观众的感谢通过电影传达了出来,有点感动。
虽然影片非常炫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斯皮尔伯格传达给我们的仍然是珍视友谊和爱情、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这些老生常谈的人文主义精神,还顺带嘲讽了金钱至上的商业世界,看起来有些老套,却是我们人类不能丢弃的最重要的精神。记得畅销书《未来简史》中说,21世纪初人文主义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科技的发展,数据主义等后人文主义价值观可能代替人文主义,人类将可能变成数据流中的一片小小涟漪,智人成不了智神,倒有可能跌入万劫不复。但愿人类的未来能如这部影片一样,让人文主义精神再次取得胜利。尽管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所谓的“自由意志”,一如没有所谓的“灵魂”,还说人类也不过是生化算法的组合,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相信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