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古典
嘉宾:鲍艾乐(Ella)、后显慧(Luke)、方骥
边下班回家,边听的大佬聊天,记下的几个观点:
有眼界后才有资格谈选择;
例如:我该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小城市?
其他人是不清楚你的压力承受力和原生家庭背景等,能给的回答都是参考建议,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我觉得既然能问出这个问题,意味着已经有出去闯一闯的想法,那么让想法留驻于思维,不如先付出行动,哪怕最后回到了小城市,留下的是经验和眼界,以及将来谈及过往的时候能回答:“我试过了,更喜欢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如果我当初去上海了,我也能年薪百万。”
1-3年学会做事,3-5年学会举一反三,5-10年学会用人;
今年是我踏入社会的第六年,现在从事的是产品经理的职业。
在大学期间,缺少职业教育,老师给的多是来自二手的信息或是老师希望传达的信息。例如:我的专业是“文秘”,所以被一再强调的职业定位都是助理/文秘的职位,但并没有分析过左半边的标签是否可以是产品、项目或运营,能熟知的还是人事/行政/财务一类的职能。
以至于我花了3年的时间拓展新知识、内部转岗等,摸到了我真正喜欢的产品的领域,实际从业时间2年不到,之前我也在问自己,这样算几年工作经验呢?
这个解释给了回答,其他经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举一反三的思维,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事半功倍,又有沟通协调的技能辅助,不做夸大其词,已经超过了大部分3年工作经验的同仁,余心窃喜。
机会总是留给又准备的人的;
找工作亦是如此。
虽然HR在筛选简历时留给你的时间可能还不到1秒,但是既然投递了这份简历,就要把握住机会,加大成交的概率的砝码,可能下一次连1秒都不到了呢。
有听过也有没听过的,记录一闪而过的念想。
送给:道理我都懂,依然过不好生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