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两天,“Molecular Plant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前沿暨中衡山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地点是学校红满堂,亦即华南农大最高规格的报告厅。做报告的均是植物学领域的大牛级人物,报告各个精彩。在此期间,我有幸与樊龙江老师攀谈,同时也要来了签名。
其中《生物信息学》对应的是樊老师 2001 年编写的《生物信息学札记》一书。该书为电子书。我相信可能国内绝大多数接触生物信息的朋友都可能翻阅过。事实上,小时候(应该也是研二研三,接触生信时),我也翻了。后来,我运营《生信札记》微信公众号。尽管我现在只记得是临时想的名字,但多少应还是受樊老师该本电子书书名影响。《生物信息学札记》多次更新迭代,我印象我看到时似乎是第4版。其整理成纸质版,即《生物信息学》一书。
昨天半夜我在公众号发了图片后,不少朋友问起哪里可以购置该书。这里给出答复:
- 《植物基因组学》一书是2020年1月份出版,内容还是紧靠领域发展前沿,可以到各大图书网站购买;
- 《生物信息学》一书,樊老师与我提及,第二版将会在下个月(2020年05月)正式出版,我个人建议大伙 5月份直接购买新版。书出来了,我会第一时间在公众号上推送。
回到主题
与樊老师一起聊到了生物信息学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也请教了生物信息学教学,更或者学习上的一些问题。非常碰巧,我们回到的最经典的一个生信编程入门题:Needlman-Wunsch算法,即 双序列全局比对。对于这个算法(以及SW),我个人还是有比较深的感触:
- 从算法原理或理论来说,讲到底就是动态对话,打分矩阵;
- 从程序实现来说,就是开数组 或 做递归。
可以说,看起来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学起来简单,做起来也简单”的事情。但这并非事实。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写双序列全局比对
很久以前,我写过一个推文《高速!大规模 (10w+) 基因对 Ka/Ks 计算工具 - TBtools》,推文中,我提到了一个场景,即需要计算数十万个基因对的Ka/Ks值,这意味着需要做大量双序列比对。经过我的 Emboss软件套件的Needle Man是表现最佳的双序列比对工具,但他并不支持规模化的指定双序列比对,只能逐对调用。所以我需要另找路子:
- 看了下Biopython等,本质是调用 Emboss Needleman,效率必然是低下,甚至是最低下的。
- BioJava,似乎找不到支持 Gap Extension 的实现(似乎很多 BioXXX 库并没有做足够的优化,只能确保有这个功能,却并不保证效率和准确度)
- 自己写
这里继续用下之前推文的截图。
从打分上来说(这里只测序了十来对序列),之前我写的版本效果仅次于Emboss Needle,但明显优于MUSCLE 和 Biojava,尤其是后者。Biojava的实现似乎有点问题(Manual Edit意指手动给他矫正了一部分明显比对错误的部分),具体不清楚。
直接代码原生实现,我们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
biopython的emboss调用实现,一秒钟跑一对(注意到,调用一般开多线程也快不起来)
而我们自己写的,放在TBtools里了
单线程 1 min 10000个基因对,换句话说,一秒钟大概跑 167 对....
四线程 ~20 s 10000个基因对,多线程更快....
权衡之下,只能选择自己写。期间我也看了不少资料,可以说,几乎所有资料,都只会提及Gap Open(开Gap),根本不会提及Gap Extension(Gap延伸)。这事完全可以理解。作为经典的动态规划在生信上的应用,只讲Gap Open,完全可以把最直接的原理呈现出来,比如 wiki 上的。
在没有 Gap Extension 的情况下,延伸发生=开Gap,
按照上图,我们可以很快写出程序,因为逻辑简单,只需要开一个数组来打分就可以了。前一步的最优状态直接确定,从而每一步都可以考虑。而一旦考虑 Gap Extension,此时上一步如果是Gap,那么这一步可以是Gap Extension,两步累计分数存在一些情况会正好高于上一步非Gap而这一步Open Gap的状态,亦即,上一步的几个状态均需要保存。当然,想明白这一点就简单了,只需要开多两个数组,分别存储横向和纵向的Gap即可。
是的,以前我没想明白,昨天听完报告,想想就再写写。发现还有一些问题。调试了一会,终于还是解决了,说到底,具体算法实现时,最麻烦的或许边界处理。正如我以前写 NG86 KaKs计算逻辑一样。文献一读就懂,但具体代码实现时还是会发现不少细节处,边界处需要自己思考和处理。
尝试数次,调试千遍
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这个哪哪都能翻阅到学习资料的基本算法,真正动手去写有这么麻烦。
可以看到的记录是四次,前前后后跨度不少于三年。事实上,我有时想起来就会重写一遍,换个实现逻辑,再写一遍,远不止四次。不过以后不会再写了,这一次搞定了。
测试了一下,拿 1w 对同源蛋白序列,长度在450~500aa,运行时间是:2min。比之前慢了一倍,可能是我一次开了四个数组。Anyway,不关心这个。
整体上,我还是比较满意。毕竟现在已经完全达到和Emboss Needle一样的准确度,但以后相关功能实现上,TBtools会有绝对的速度优势。
写在最后
Emmm,我觉得似乎可以进行一波 Ka/Ks 批量计算大规模宣传,毕竟之前 TBtools 上的多线程运算使用的双序列比对效果准确度尽管高于Muscle,但不及Emboss,现在可以了。接下来,TBtools是最准的,也是最快的。
至于,这个双序列比对界面化接口的开放,那就回头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