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妈故事】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熊妈故事】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8:02 被阅读263次

    本文是2014年4月,我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时所写的个人成长报告。因为有小伙伴好奇我曾经的经历,所以才被翻了出来。

    现在看来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没有去修改——每一个阶段的印记都有它的价值,我还是看到它、接纳它就好。

    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摘要:回头检视自己三十年的成长经历,父母无条件的关爱让我养成了积极、乐观的性格;张扬、自信的个性让我的学生时代过得丰富而精彩。初入社会,坎坷的求职经历让我对自己的“优秀”产生了怀疑,并带来长达两年的艰难调适期。从怀孕到生产一年半的全职时光,我在“育儿”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调整,从之前的紧张焦灼过渡到平和淡定,迎来了人生再一次阶段性成长。

    做妈妈以后,陪伴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带给我重要的启迪,也让我更加关注和顺应人生的规律——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意识到心里健康的重要性,看到社会对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迫切需求,我立志在工作之余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希望通过努力,达到完善自我、自助助人的目的。

    关键词:成长经历、心理、心理咨询师

    一、自我成长经历:

    1983年,我出生在太原市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从记事起,我就是在那个年代相对少见的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父母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信任,给了我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爸妈会省下2个月的工资给不过四五岁的我买一辆让人艳羡的儿童自行车;会给我编系列故事从小讲到大;也会陪着因桀骜不驯而被惩罚的我给老师写检查,回头却并不对我打骂斥责。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养成了我乐观、自信中略带倔强的性格,而从小“喜欢听故事”培养了我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这些都铸就了我日后成长的基础。

    从小学到初中,带着自信、积极的性格特点,我的学生生活一向过得顺风顺水。出众的学习成绩让刚刚长大的我自视甚高,对文字的敏感加上青春期对自我的关注,那段时间我时常“顾影自怜”,甚至将自己幻想成现实版的林妹妹,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除了良好的成绩,真诚直爽的行事风格也是我引以为傲的重要“特长”;直到现在,很多当时相处甚笃的朋友还会时常联系,即使很久未见,依然能够保留一份当初的坦率和自然。

    于我而言,高中时期是一段相对不那么平顺的经历。在佼佼者云集的全省重点高中,踩着分数线入校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潜意识的紧张情绪让我在刚入校的第一个学期每天半夜都会醒来,然后有一个小时无法入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期中考试之后——在全班64人中排名16的成绩并不算好,但却极大的缓解了我内心无法克制的焦躁和紧张。高二文理分科后,熟悉了一年的环境再一次改变,在学业紧张的同时,一直自以为与众不同的“自我中心”被压抑但却并未消失。我一方面自诩“开朗大方”,另一方面却对“主动融入别人的圈子”心怀抵触;有别于其他女生三五成群的“小团队”,那时我时常形单影只,甚至因为“特立独行”被人投以奇怪的眼光。刻意维持的自尊和不愿承认的小自卑交织成一种敏感而脆弱的少年心态,伴随高强度的课业压力,陪我渡过了高二到高三的时光。

    2002年,我的大学时代在武汉炎热的气候中正式开始。初入校园,被“新闻理想”所指引的我满怀激情,充分发挥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加之积极、开朗、善于沟通的性格特点,整个人积极而张扬。大一暑假,我进入《山西晚报》热线部实习,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以记者的身份面对社会。然而正是这一个月,让我看到了理想之外现实的面貌:上班第一天,老师教导的“记者三不管:堵路的、上访的、政府门前告状的”像一个当头棒喝;报道实践中,因为“批评报道涉及本报广告客户”而不得发表的稿件让我深感受挫;在采访沟通中,别人避之不及的态度和爱搭不理的样子提醒我,对这个职业,我了解的还远远不够。之后的几年,我愈加认真的在校园里涉猎知识,与同窗好友砥砺思想,向教授导师潜心请教;同时也有意识的利用每个假期在不同的媒体实习,从都市报到电视台,再到党报中央媒体……实践让我渐渐从理想主义的象牙塔中走向柴米油盐的现实,积累下日渐丰富的采访、写作、编导、评论的经验。与此同时,内心尖锐的棱角逐渐被打磨圆滑,在一次一次的尝试、挫折、调整和积累中,我从原先的“宁折不弯的一根筋”渐渐学会转弯说话、曲线救国,也越来越领悟到老师说“当你不能说真话的时候至少不说假话”的无奈中隐藏的妥协和智慧——那些口口相传的“老生常谈”并非没有道理,而年轻的我们却总要从头到尾的走过那些看似“浪费时间”的弯路,才能真正从一步一个脚印的领悟中学着长大。直到本科毕业时,“新闻理想”已经深化为内心的规尺,而我已然能够做到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着内心既定的方向前进。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武大宽容、多彩的校园文化给了我各种表现自己的机会。2004年,我将自己对新闻的理解和个人特色相结合,获得了“武汉大学新闻小姐”的称号;之后,“演讲达人”、“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优秀主持人”等称号都为我赢得了众多荣誉,也让我的当众表达、自我展示日渐纯熟;一次次的锻炼和磨砺,也让我养成了不盲从、不唯书的独立思考习惯,为我塑造了知性、坦诚、自信、积极的个人形象。

    “世事洞明不脱一身书卷气,人情练达更兼满腔正义心”。一直到今天,这句话依然是我案头的座右铭——在对新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仅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更树立起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成人”的责任和担当。

    也许是人生的成长总要遭遇逆境和挫折,也许是学生时代耀眼的光环让我自视过高,从毕业求职开始,我经历了人生最漫长的一个艰难调整期。2007年的冬天,当周围的同学朋友纷纷找到心仪的工作时,我却一再在笔试、面试中遭遇了失败。简历上漂亮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似乎并未给我带来多大的优势,反而成为巨大的落差,让我一次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人生第一份工作,我选择离开媒体行业进入企业,然而在机械重复某些简单的文字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无法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窗口,一面消耗着自己激情做着能力水平以下的琐碎事务,一面却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重新选择。也是从那时起,曾经的自信张扬再也无法理直气壮,我总是在热情积极的表象下掩藏着一份小心翼翼,甚至在夜半无人时压抑的哭泣。这种情绪在我黯然结束第一份工作、进入一家保险公司任销售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那时低落的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也影响着我刚成立不久的家庭。当我说不出具体原因却难过的伏案哭泣无法自拔时,老公完全无法理解我内心的纠结和煎熬。

    但我必须感谢我的老公,是他以男子汉的气度给了我一个转折的机会——2011年初,刚查出怀孕的我遭遇职场歧视,老公用“没事儿我养你”的坚定表态打消了我内心郁结的愤懑,让我辞职回家安心待产。当时的我不曾想到,这将成为我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转折和成长契机。

    辞职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来缓解之前积累的巨大压力,并在舒缓情绪之后开始提前学习育儿知识——从母乳喂养到婴儿护理,从教育理念到各种敏感期……看书的感觉让我平静下来,并逐渐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满足感——两年以后,看着臂弯里儿子美好的睡颜,我开始明白,那正是一种因为“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努力由自己把握”的掌控感,它再次提醒我,和我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精彩一样,只要我愿意付出,我就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就这样,从“育儿”开始,我重新走上了自身的成长之路:孩子的成长不牵涉任何功利的色彩,他们只是按照内在精神胚胎设定的路线,执着的向着目标前进。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过程呢?从小巫到孙瑞雪,再到张德芬武志红,我像是走进了另一片从未经历过的神奇天地——原来这世间万千的变化,不过受到人内心情绪的影响。在孩子增重缓慢的时候、孩子生病的时候、孩子哭闹的时候……我能够非常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淡定。我逐渐放弃从前内心的各种“本应该”的执念,顺其自然的让事情以它本来的面目发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之前容易急躁、动辄着急上火的行事风格,内心变得宁静、平和,而做事也逐渐善于观察、耐心细致。

    走过这段内心成长的历程,从前很多一直被纠结的矛盾渐渐被解开了:刚辞职的那段时间,我最担心的是自己没有价值,在居家的过程中被社会、甚至被老公淘汰;但随着不间断的读书和学习,我再也不会被类似的说法所迷惑: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其实并不依赖工作、收入、职位等外在评价条件,而在于其内心的力量和学习的能力。一个全职妈妈的贡献并不比一个在职场混日子的人少,而被淘汰的风险也并不就大。相反,一个人能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是更具智慧的表现:孩子的前三年如此重要,过去就不会再来;而一个具备了学习能力的人,职业生涯绝不会因为三年的中断就画上了句号。所有这些的判断标准,最终归结为一个人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所谓价值观,而已。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将自己的人格特质总结为:自信、积极、真诚、善良、平和。自信积极的心态让我善于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阳光的一面;真诚善良的态度让我和朋友们相处融洽,知己甚多;而平和的内心则给了我淡定的力量。年轻时的我说话做事都很直爽,眼里揉不得沙子,也常常不愿去顾忌别人的情面,有时会甚至会让身边的人下不来台;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形成两个极端:喜欢我的朋友会对我特别包容,但也有很多人很看不惯我的清高。随着年纪渐长,特别是当了妈妈之后,逐渐平和的性格里融入了更多的包容,开始理解并接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整个人也变得宽容和柔和。面对广阔的世界,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却保持着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我相信人的内心一定有一种深沉的力量,指引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职业行为分析——帮助别人是自己的成长过程

    诚如上文提到,人生经历的丰富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像是一块棱角尖锐的石头被岁月打磨留下了圆润的痕迹——所谓成长不是忘记了从前的梦想,而是学会用更积极可行的方式将梦想变成现实。

    正式接触心理学是在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中。面对孩子哭闹、婆媳冲突、夫妻沟通等情况,我也曾专门学习过一些“技巧”和“工具”,但似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随着越来越多的主动学习,从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学说到以个体心理学为基石的“正面管教的”,还有武志红对于家庭和亲情的分析,都让我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的醒悟感——我开始发现,大道无形,只要有了内心的强大力量,所有的“行为”才会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没有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做支撑,再多的“技巧”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着一种单纯的兴趣和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我下决心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我希望自己涉猎的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自我,也成为我藉以帮助他人的方法。当我翻开厚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教材,却发现看似枯燥的内容里蕴含着深刻的自然规则和人生哲理:曾经在《小巫教你讲故事》中读到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竟然有着那样深刻的历史哲理,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原来是这样的框架和内涵,孩子从小到大曾经让我疑惑的种种行为原来都有其内在规律指导,想要在老年依然拥有学习能力就必须接纳客观规律、保持晶体智力的提升……当“心理学”这幅蓝图在我眼前逐渐打开时,我感受到了人生再一次向上攀爬的兴奋,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从课本的阅读到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心理学知识已经渐渐融入到我的个人知识体系当中,而我也经历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依托自身善于沟通、长于内在分析的背景,我对这门学科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在我身边一起带孩子的妈妈中,不乏因为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而对带孩子深感困惑甚至是痛苦的情况,更多的则是因为孩子的出生在面临夫妻关系、婆媳矛盾时束手无策的案例;可以说,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以往的优秀素质和成功经验可能在这个崭新的身份面前优势全无,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而我,在走过了一段心灵旅程之后,非常希望依靠自己学到的内容,结合自身对亲子教育的兴趣和了解,作为一名家庭亲子关系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更多的家庭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但我知道,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未来我需要付出的努力将会更多——仅仅通过读书和参加培训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主动赢取更多的机会、接受各位心理学专家的督导,向其他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学习,最终实现提升自我、帮助他人的职业理想。

    与以往的学习经历一样,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坚定的认为态度是决定一切的终极力量:大道无形,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带着困惑和痛苦而来的求助者,我们必须首先拥有真诚的尊重,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无条件的理解和接纳,所有的技能才有了发挥的余地;我愿意帮助每个来访者发掘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通过将咨询技术和咨询技能个性化地运用于每个案例——人生没有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蓝图的设计者和艺术家;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无法替来访者做出抉择,但我们言谈中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和行之有效的技能和方法,却可以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刻,帮助他们以正确的心态和信念面对问题,最终找到成长的方向。

    最后,以一段感悟做结。我相信,人生的成长没有终点,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努力,不过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生活的旅途是段定制化的路线   
    所有的成长都是遭遇战   
    你必须学会十八般武艺,以应付或许严苛的未来   
    没有人值得你卑躬屈膝的谦卑,也没有事值得你趾高气昂的炫耀   
    无论此刻穷途末路,还是希望之星冉冉升起   
    都请相信,你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它也许不成功,不绚烂,不完美   
    但一定真实,可靠,有意义,且独一无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妈故事】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w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