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周末,累并快乐着。
周六上午教育博物馆,下午曲园,周日上午吴趋坊,下午万象书院跟汪平老师学吟诵。
每次的分享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教博的轿厅里,墙上展示的是苏州历史上十位教育名人的名言,范仲淹、胡瑗,一直到叶圣陶为止。
周六上午讲着时,突然灵感闪现,范仲淹诞生于989年,1989年我们苏州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天平山脚下忠烈庙前竖起了“先忧后乐”牌坊,而正是在此前一年的1988年,95岁的叶圣陶驾鹤西去。
989年~1988,整整一千年,这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之中的缘定?
苏州成规模的学校教育,从范仲淹正式开启,一千年间大师辈出,叶圣陶作为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小说家,大概是苏州教育名家的收尾了。
叶先生之后,苏州还能再出教育大家吗?
教博走读还有一个大收获,是中午完整地走完了全馆,以前总是时间不够用,能走完近代馆就不错了,现代馆和院士馆等基本上来不及看。这一次注意了取舍,没在教育名人馆里多停留,科举厅也控制了时间,不仅近代馆二楼转了一圈,居然楠木厅留余堂的教育模型也约略讲了讲,最后还上了现代馆二楼,院士厅也看了看。
所以,任何走读课都不要求全贪多,详略得当,时间有限是,必须果断舍弃,断舍离。
周六下午的曲园是少年时的诗词课,参加的少年只有三四位,成年的小姑娘不少,小小的曲园有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之前的曲园走读,我都从大门口开始讲,先讲1898年探花及第的俞陛云,再讲俞樾,再讲俞平伯。这次因为换好汉服的大小朋友都在春在堂小院,我临时决定就从春在堂来讲,却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周日的吴趋坊走读,从9:00到12:50,时间上稍微控制了一下,遗憾的是周日中医院博物馆大门紧闭,诊所休息,所以没有进入申时行故居,意外收获是我们全体进入了尤先甲故居,踩着嘎吱嘎吱响的木楼梯,走上二楼,从那破落的建筑系模糊,想象百年前的风光。
巧遇已住楼中几十年的老住户,告诉我们大多邻居都已搬迁,他也即将迁出,这个住宅修复后将作为民宿开始用。
周日下午是我自己的充电时光,魏嘉瓒老师为我们请来了汪平教授教我们苏州话吟诵,今天学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优美的曲调迷死人了!一字一句跟着老师学吟中,度过了半天快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