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指排行最末者,川人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老幺”。由于“老幺”最可爱,一般是家庭里的“掌上明珠”。
贾家四位小姐中排行老幺的是惜春,但这位幺妹的待遇却实在跟“掌上明珠”不沾边。按说她是宁国府老爷贾敬最小的女儿,母亲是正室,与贾珍一母同胞,她的出身比探春要好得多。但偏偏母亲早早就逝去了,所以不得不寄养在荣国府中,生生“寄人篱下”,待遇也一落千丈。
贾府里所有早早丧母的幼女们,似乎都会被贾母接到荣国府里照料,也许贾母也觉得府中男人们普遍事业不靠谱,续弦和妾室们在育儿上也难以指望,两害相权之下先拢孙女们在自己身边,兴许哪天又能培养个元春出来,家族振兴就多一分希望。
这小妹子惜春与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二姐以及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三姐相比,只给人留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模糊印象,可见着实还是个幼女,还没长开,含苞待放。
但这朵娇嫩的小骨朵儿,却不喜欢花儿朵儿的,大姐送宫花给她,她不怎么领情。也许是因为,大姐元春虽说一步登天,但仍在回家省亲时痛哭过自己去的地方见不得人,所以她信以为真,不想戴这虚假繁茂的假花朵,宁愿剃光了头做尼姑。
二姐叫迎春,也并没有真正迎来春天,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老实巴交,最后还是落得任人宰割,水流花谢。
三姐探春倒是心志高远,但终究敌不过无法自主的庶女命运,草草远嫁,白忙一场。
三个姐姐的结局一个比一个凄凉,幺妹子的心怎能不绝望?
为了在大观园中安身立命,博得贾母几分关注,惜春小妹也培养了一技之长,她会画画。老祖宗跟刘姥姥显摆过,“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然后吩咐惜春画出一整幅大观园的画儿,还得连人都画上。也不管惜春其实既不会工细楼台,也不会画人物。吓得孩子回头就要辞去诗社刚分到的差事,请一年的假专门去画画,惶恐得很。
惜春画画这个事儿,估计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或者兴趣爱好。画画的工具就很随意,不过是随手写字的笔拿来画画,颜料也只有寻常的四样。像是刻意修得的一种傍身的技能,总得会点什么才行似的。在香菱苦苦学诗的同时,惜春也费尽心思地掌握了画人物的窍门,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林姑娘还是宝姑娘。可香菱作诗一看就是热爱,惜春画画总觉得是无法。
这老祖宗是真惦记她的“画”,好不容易到了一趟孩子的“暖香坞”,连坐都不坐,开口只问画在哪里?惜春解释说,天气冷,怕画画的胶凝固了不润泽,所以收起来了。贾母不信,直让她别撒谎偷懒,又叮嘱“快拿出来给我快画”,说完一个转身也就走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贾母又亲自叮嘱惜春,不管天气冷暖,你都要继续画,而且第一要紧是把昨天她才听说的宝琴雪下折梅的样子也“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小妹惜春为难也只能答应。大家都来围观她作画,她却只是出神,估计实在犯愁,而且也不知道能求助于谁。
所以,当抄检大观园查抄到她房里的时候,她怕得很却也不知能怎么办,在凤姐怀中瑟瑟发抖。不料后来竟查到她丫鬟入画私藏男人物品,小孩子这种害怕的心情一下子蹿升到顶点,就像被蛇咬了一口拼命甩手。
她要求凤姐严惩入画,并一骨碌说出丫头们惯与后门上的张妈私相传递物品,可见她平时必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可能说过丫头们,但没人听她。又或者自觉说了也无用,毕竟府里到处都是这些烂人破事儿。
最后她让嫂子尤氏带走入画,并直说:“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很是无礼之言。
想起演员宋丹丹说过一个事儿,她说她本是齐秦的粉丝,但当她刚生完孩子,身材变形没有恢复的时候,恰巧与齐秦出席同一个活动。齐秦的助理来请宋丹丹一起吃饭,宋丹丹明明很喜欢齐秦,当时却回说,“我没有时间跟他吃饭”。后来宋丹丹回忆这件事儿总结说,极端的自卑之下就会说出无礼的话。
极端的自卑会无礼,极端的恐惧也会无礼。一个怕极了又无所依靠的小孩儿,只能选择跑掉。妙玉为了活命带发出家,颇有几分不情不愿;惜春纵然也是为了活命剃度出家,却更有几分悲壮苍凉!
她能怎么办呢?她本来应该是个母疼姐爱的幺妹儿,就是那个笑得离了座位,拉着奶母叫揉一揉肠子的小姑娘,才应该是她本来的样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个家连幼女的心都护不住,春色断绝,气数已尽,注定毫无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