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与17世纪发生的情况一样,我们看到某些我们一直认为显而易见的经验事实,在运用了新近科学发展的视角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2.空间不会仅仅因为运动就发生变化,这是绝对空间概念的一种表述。
3.不管在哪里、对谁来说,时间的流逝都是相等的,这是绝对时间概念的一种表述。
4.光速恒定原则:在真空中,光速的测量值总是相同的。这是狭义相对论赖以为基础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果光速恒定原则是正确的,那么光的运动模式跟一般物体就非常不同。
5.相对性原则(粗略版):不存在一个优先视角来判定谁在运动而谁是静止的,即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视角的。
6.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首次提出“狭义相对论”。
7.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性原则和光速恒定原则,并把它们假定为前提条件,证明了在这两个原则基础之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以及会造成以下结果:
•时间膨胀:对运动的人和物体来说,时间流逝变得更慢。
•长度收缩:对运动的人和物体来说,长度会缩短。
•同时性的相对性:从一个正在运动的视角看来同时发生的事件,如果从一个静止的视角来看就不是同时发生的。
8.不可抗拒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如此?
最合理的回答就是:在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中,空间和时间与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所认为的并不一样。
我们大多数人一直坚信的经验性事实,其实都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9.闵可夫斯基发现了所谓的时空间隔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不变量属性。
时空间隔是事件之间的某种距离。不是两个事件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间隔,而是运用一种同时涉及空间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后得出的两个事件间的间隔。
尽管相同事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会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时空间隔不会发生变化。
10.所有的点都是在相对于彼此进行运动的四维时空坐标系中的点,可以使用洛伦兹变换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一行精华:
爱因斯坦以相对性原则和光速恒定原则,得出了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同时性的相对性等理论结果,并证明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触动,反思,改变: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我们有史以来根深蒂固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似乎自然就是真理,毋庸置疑。
但是相对论打破了这个错觉,在世界观拼图体系中,没有哪一片碎片是永恒不变,不可取代的。如果说有,那也只是人们还没发现可以用来证伪的经验事实而已。
随着人类对于科学领域的不断探索,未来必定还会发现更多足以摧毁现有世界观的事实,不必沮丧,这恰恰是人类顽强生命力和存在意义的体现。
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之一,当跳出时间维度,来回切换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之前认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核心,我们的内心也会更加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