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星期,认真地看了几篇管理丛林的论文。从摘要到正文到个人观点到感想,必要时复制粘贴,大部分还是想自己码字。
原来,一切并非这么容易。不仅进程缓慢,而且严重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逻辑思维,概括分析能力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语言组织功底不够,上下文不知道该怎么去联系,找不出自己到底想要表达的观点。找不到论文的切入点,看再多的论文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
为了下一次看文献效率更高,有条理地去梳理作者观点,整合概括现有的研究内容,然后找到自己的方向,很有必要去回顾总结这几天的工作,去摸索并思考高效看文献的对策。
不怕路远,就怕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1、关于文献选择。任何一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优劣的评价标准。论文也是。高质量的论文摘要高度精炼,框架明了。观点明确,逻辑有序。而且论点论据详略得当,让人信服。语言组织方面,也能叙述得当,娓娓道来。
而劣质文章,或许只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罗列,且罗列不清,没有条理。没法将文献综述写得框架分明,看过之后,依然不清楚当前这个领域都研究了哪些,到达何种地步。最重要的是,有些文章语言过于极端,明显带有个人色彩。有论点没论据,或者论据可以轻易驳倒。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论文?
1)看作者出身。名校的文章确实比一般高效要好。具体原因自己体会。
2)看出版社。理由同上。
2)看文献摘要。它会告诉你作者的研究内容,论文切入点和创新点。能一览全局,省时省力。
说完论文评价标准,再谈下看论文的方法。个人经验,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或者有更好的其他方法,至少这是我总结的比较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在真正开始看论文之前,确保你可以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因为你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不是单纯地看论文这么轻松。
首先,新建三个word文档。其中一个命名为论文阅读记录。一个为论文阅读灵感。一个为研究概述。
下面具体说一下怎么使用这三个word.
1、论文阅读记录。
前面已经说过选择好的论文的标准。这里的前提是你已经根据自己的好论文标准选择好了十篇要看的论文。
首先把这10篇论文重命名排序,但是不要删除题目名字,只是在论文名字前加上123等。这样子方便后来的文献引用查找,也能清楚自己已经看了几篇。
打开第一篇论文。看到论文题目,摘要,大致浏览下目录。如果是小论文,可以快速看一下全文内容。毕竟内容不多。
然后在“论文阅读记录”word文档中,输入“第一篇 该论文名字”,换行,再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摘要,自己找出关键字,不用w局限于三个了。例如,管理丛林背景,形成原因,内容,造成影响,发展趋势,政策建议。
自己再次概括摘要会更清楚作者要开始讲的内容大框架,关键字有利于你写自己的文献综述时方便查找,快速知道自己已经看了什么,是否需要引用这篇文章里的内容。
自己写摘要和关键字,这是很关键的步骤。
然后切换到论文内容。有第一部分,第一点,论点和论据。这也是要自己概括的,力求简单明了,重点高亮色标注自己认为新颖的观点。
不断的切换,不断的记录总结论文内容。记录在这个word中。
确实,过程很慢,但是很有效果。下次你再打开也能迅速知道自己看到哪里,回忆起都看了什么。
2、论文阅读感想
这个文档主要用于记录你看论文和做论文记录时的突发感想或者灵感。我们知道,论文方向,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只有看的多,想的多,才会逐渐清晰。但是,如果灵感不及时记下,可能会转瞬即逝,太可惜。
同样,你要写下第几篇论文,它的名字。不需要写概述了,只需要写在第几部分或者第几节,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哪几部分综合后,你想到了自己可以从综合的方面整合一下,然后得出自己的概括。
所以,这个文档主要是用于记录个人的文献灵感,和第一个文档功能不同。文献阅读记录主要是总结罗列作者内容。论文阅读感想是记录自己读后的想法和灵感的收集。
3、研究概述。
顾名思义,就是现有研究成果的罗列,但是要非常简洁。一般是在看完一篇论文后写。
比如
1)管理丛林背景:1、3
2)管理丛林产生原因分析:2、4、6
3)管理丛林的发展趋势:1、2、8
下面解释下这种标记的意思。
上面的意思是,现有研究内容(迄今看过的所有论文)涉及到了管理丛林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等等。第一条中的数字指的是,这个研究内容在第1、3篇涉及到。这样子写文献综述或者引用内容的时候特别方便查阅,然后再结合第一个文档论文阅读记录,就可以知道每个条框中具体的论点论据。两个文档互相结合,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按照这几个步骤阅读,几个文档同步进行。
到现在为止,本文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只是在总结如何让自己读完也能记住内容,而灵感记录也只是零散的,并未形成整体思路。所以,下面的工作也很重要,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脑细胞去思考。
——再续
2016.1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