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在行动
——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
文‖张爱敏
01
走近一位优秀的青少年犯罪学家。
资格老: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
著作丰富:
《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体化》
《儿童权利的文化解释》
积极教书育人:
主持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系列讲座。
动机:
想挽救更多失足青少年,甚至预防他们的产生。
“对于人类罪恶之源领悟越透彻,对人类行善动机的体察才会越真切。”
青少年犯罪 犯罪心理学
02
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一身朴素的社会正义和不断学习进步的努力。
为十集科普电视专题片《让暴力远离孩子》撰写文学脚本校园制度建立,防患于未然。
这就是善良、正直、勇敢的皮教授。
03
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网络校园暴力的蔓延
——新的传播媒介
——基于权力不平等的欺凌行为
超越时空
保持高度的重复性
高度匿名性
数量巨大的旁观群体
04
现有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
能够适用于网络校园暴力行为的有关规定。
公民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第39条。
《民法总则》第110条。
《侵权责任法》第36条。
网络与电信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58条,第57条,第67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
《网络安全法》第12条,第76条。
05
网络校园暴力的立法挑战:
已有相关法律的阶位低。
针对网络监管的立法不足。
建议:
短期,科学实施网络实名制。
司法解释。
长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网络服务提供商”作为需要为网络暴力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或立法明确学校进行互联网安全教育的责任。
一部法律的制定与出台,需要政府、法学专家、社会各界人士。
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律始终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教师,面对校园暴力,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觉地及时地关注孩子们的变化,联合家长、社区承担起陪伴孩子成长的责任。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问题的变化,去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以正向的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同身受的能力,掌握和平解决冲突的方法,让拒绝暴力从校园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