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同事督导面谈时聊起她参加活动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她提到一个困惑:认识的很多人感觉对于保险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我对他的领域也不了解,好像和我们也没有关系,于是不知道该怎么再深入交流了。
她举了个例子。在一次活动中,她认识了一个做微信表情包创业的朋友,她也确实蛮好奇,于是对方也和她简单讲解了一下微信表情包的设计平台机制。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她说不知道再该问什么了。
如果我认识这样一个朋友,觉得他所从事的行业挺有趣,对方也愿意交流的话,我就会真心请教这么一些问题。比方说,你是怎么想到参与到这个行业中的呢?表情包行业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因为大部分流行的表情包都是免费的,那怎么赚钱呢?微信表情包是怎么推广的呢?为什么有些能火,有些火不了呢?你觉得未来趋势是什么呢?你自己有没有下一步的计划?
这些问题听上去好像采访一般,对不对?我为什么会这么问?一方面确实满足我的好奇心,另外方面有些问题能够也会对我们保险工作有所启发,比如微信表情包是怎么推广的?
你或许会问:那人家愿不愿意回答呢?看人,大部分都会。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聊自己最在行的事情,并且“好为人师”也是一种人性弱点。难得有人愿意这样请教自己,并且还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当然会滔滔不绝,特别是问出有水平的问题。
我自己深有体会。有时公众号的粉丝朋友会微信约我,若我恰好有空,就会应邀。当交流时被问到一些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时,我会非常欣赏这位朋友,也很愿意多分享一些,让我也有机会自己整理思绪。这样的邀约其实是双赢的。
所以我给我的同事建议,如果你在社交活动中真的认识一些从事有趣的工作、经历过有趣故事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放过。用请教的姿态,去采访他,了解他,试试从他身上能否获得一些对保险业有用的东西,也因此多结交一个互相认可的朋友。大胆地告诉对方,你能够提供什么服务,看看对方目前有没有保险需求。若有,也当然愿意和你这个聊得来的朋友多聊一些;若没有,也不妨碍将来继续交流,反正这次你也学了不少,不亏。
我在读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时,发现不少牛人曾经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比如现在社群营销领域很火的“剽悍一只猫”。他在2016年从零开始,做出了一个70万粉丝的公众号“剽悍一只猫”,成为学习成长领域的头部达人。他做了些什么呢?
这只猫在28岁,也就是2016年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二线城市的英语老师,甚至有两年时间还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在27岁那年,他下决心要改变现状,做些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于是他辞职,四处拜访牛人,参加各种培训课程,疯狂地读书,然后写作,希望找到答案。
因为他坚持在简书上写读书笔记,渐渐的有些文章被推荐到首页,得到一些大号转载的请求,让他信心大增。他很有勇气地专门去找了简述的CEO和主编,要了一个“简书首席采访员”的头衔,开始在“在行”上约各个行业的牛人进行访谈,写成文章。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他最狠的时候10个小时写出5篇千字文。在简书上迅速积累人气,公众号粉丝也越来越多。有这样的背书,也越来越多牛人愿意主动来找他。
这样的方法出现在好几位《朋友圈的尖子生》的故事里。主动找遍身边所有的牛人,虚心请教,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第一步。
所谓的牛人,未必是传统意义上职位最高、收入丰厚的人群,有独特想法,做出一些与众不同事情的人,一定有你值得学习参考的地方,甚至把你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人脉圈子之中。
放低自己的身段,欣赏身边朋友更多的优点,深入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你或许会发现身边的牛人其实也不少,先主动约他们聊聊呗。之后让自己也变得更加优秀,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愿意和你交流。
希望也会对你有所启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