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化

作者: SJTU_CTR | 来源:发表于2016-02-21 20:47 被阅读82次

    有感于五爷高雅大气,这题开得便愈发好高骛远了,先对自己说的标签化给一些解释吧。

    标签化,即给人事物冠以简单的标签,而忽略其个体的独特性。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认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致。尤其对于使用同种语言的人群,每一个标签所代表的意义在不同人眼里并没有什么出入。因此使用标签能够迅速建立起对人事物的初步认识,达到一种言简意赅的效果。当需要建立深入全面的认识,自然不能也不会用简单的标签去概括。如此看来标签化是大大方便了人们,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

    然而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如果看看挂着的标签就能了解50%甚至80%的内容,谁会有兴致花费数倍的时间精力去观察去认识呢?一般我们花费的精力同观察对象的价值相关,超市买牛奶只需要看牌子价格,楼市买房子可得左看右看小区里走个十来趟了。现在则不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看房子也成了网上选一下午,实地看两三趟的事。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宣传广告越来越浮夸。这时我们选择相信专家,由他们给出好与不好两个标签。

    在标签化的社会中,定标签的人掌握了巨大的话语权。倘使本身不够了解,或是受到利益驱动给出不准确的标签,误导人们的第一印象从而对判断造成巨大的影响。另一种导致误判的情况则是标准的细微不同,比如一道题我说难和五爷说难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专家也许充分了解一件事,却未必明白受众的标准高低,不能给出适用于所有人的标签。

    话又说回来,这是个信息时代,即使有40%的标签是错的,通过标签化的初步认识,我们仍然能够筛选出那60%的有效信息并选出几个特别好的进一步了解。只有当错误的标签多于正确的时,标签才丧失作用。幸好排除种种因素,从一般的分类者口中传出的大多数标签还是正确的。通过足够大的信息量进行标签化筛选,我们总能选出自己想要的。

    看似不错的结论,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某些特立独行的人,对他们而言标签的错误率远远高过正确率,所以不能享受标签的便利,也无法为一般人提供标签。当然说这就是特立独行的代价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对于学生、对于少数派,他们并没有那么特立独行,有时标签是对的有时又是错的。标签的便利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得他们渐渐向多数派“泯然众人”发展。最终社会趋同,给出的标签更准确,人的想法趋同,接受标签也更准确,皆大欢喜。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呢?渐渐同化为少数派的程度或者四处碰壁给逼上绝路,社会因此少了些许色彩罢了。

    被标签化的对象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信星座的会变得越来越具有该种星座的特质,被夸聪明的会变得更聪明。这来源于自我暗示和外界按照标签对待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事物,或许变得与标签一致无伤大雅。但对于被贴上不恰当标签的人,这简直是场灾难!而标签化实在无法避免,比如介绍某人:他是个胖子。这便贴上了标签,第一次带他吃饭必然要多点些菜。最后为了不浪费又或者是美食的诱惑,他变得越来越符合“胖子”这一标签。因此我们这么介绍:他是个胖子,但他有颗想瘦的心。于是换了个标签“减肥者”,不叫他出来吃自助,平时也注意不在他面前吃零食。最终他也不得不顺从“减肥者”这一标签,只能偷偷在家里开荤。那我们这样介绍:他是个胖子,有一颗想瘦的心,但也有张想吃肉的嘴。最后他还是被当做“胖子”对待,自然也逃不过胖的下场。倘若再多解释几句,听众难免不耐烦,发出“说人话”的叫喊。于是只能“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去看吧”放弃标签化的努力。

    这么看来标签化又是大大不妙的了,那又如何得以存在呢?说明多数情况下还是有其便利,只要运用得当,该标签化的时候毫不留情,该深入体察时不吝时间,标签化能够很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标签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z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