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你们当时上战场难道不怕牺牲吗?”
“怕,怎么不怕,但那是军令,军人必须服从!”
这是和爷爷的对话,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当的兵,虽没有经历过那血雨腥风的战场前线,可依旧守护过一方水土,保卫过一方安宁。
我曾疑惑,是什么使得他们愿意牺牲性命来完成这一份保家卫国的使命?显然,爷爷的话虽会让我对军人这一份职业更加充满敬意,但不能完全解答我的疑惑。
直到昨天,当我读完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回过头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才惊觉的发现,这个问题好似有了些答案。
书中的那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文明的主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尽管存在理性,但文明的动力是各种感情,包括荣耀、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这本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研究的读物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至少在我所认知的范围内、在疫情面前、在洪灾面前是这样。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医护工作者、武警官兵你们或许平凡,可你们在疫情面前、灾难面前一次又一次的逆行、坚守正是你们对这个文明时代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看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因为一句话所带来的思考。
那句话是这样的:“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性命呢?”
当时看完这句话我也问过朋友“国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国牺牲?”
朋友回答我了,但并没有说服当时的我,只因我一直觉得这些书很有启发意义,它让我们思考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后来林林总总接触了一些书、书中还是会有许多观念,我自己的观念也逐渐形成了:不论是种族、教育、文化还是其他的东西,各地都是有差异的,他们可能会在他们的文化滋养中形成他们的观念,即像上述提到的对国家的这一东西的疑惑;自己不必急于反驳或者接受这些观点,而是要想到这就是差异带来的思想碰撞。
我可能仍旧回答不了国家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许就是契约形成的人的集合,但却越发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因为有你们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儿。
为什么有人愿意为国牺牲呢?因为这是愿意付出的你们绘就的文明时代!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而我们都是国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正如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自己负重前行。”
而今年的疫情、洪灾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就是你们那一张张可敬的面孔,一个个疲惫的身影。
谢谢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你们,绘就了这个文明的时代,而你们的荣耀、自我牺牲以及爱国主义,都将是这文明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谢你们,你们是这个时代的文明,不灭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