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萧萧》

《萧萧》

作者: 天边的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23:56 被阅读20次

    《萧萧》是沈从文于1929年以湘西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萧萧十二岁时作为童养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刚刚断奶不久。十五岁时,被比她大十多岁的长工花狗引诱失身,并怀了孕,犯下了伤风败俗的“弥天大罪”。按照族规,她将被“发卖”,但由于“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事情延搁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萧萧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全家欢喜,萧萧又被留下来,过上了与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

    《萧萧》作于1929年冬,当时沈从文由湘西来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萧萧》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里面只供奉“人性”,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

    沈从文在《萧萧》中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通过三个主要的阶段来探讨这个主题:一、萧萧嫁作童养媳;二、萧萧被花狗诱奸;三、萧萧的结局。沈从文对童养媳现象处理得自然,因为是乡下平常的事,没有作任何道德价值的判断。乡下人有着属于自己与世隔绝的世界,生性纯朴,生活也合乎自然的生息,一切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小说第二段,写长大成人的十五岁的萧萧被家中工人花狗用山歌和花言巧语,把“心窍子唱开,变成个妇人”。花狗与萧萧所做的事,如果以文明的观点来看,简直罪大恶极,足以被处死,可是在这个乡下世界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发展。小说第三段便是个高潮,写萧萧被弃后想方设法堕胎不成,正准备逃走却被发现。乡下人碍于前人那套“子曰”的说法,给萧萧的伯父两个选择,一则沉潭,一则发卖。伯父并不忍心让萧萧沉潭,而萧萧婆家人的反应更是有趣:“这件事情既经说明白,照乡下的规矩,倒又不什么要紧,只等待处分,大家反而释然了。”后来萧萧把儿子生下,也同丈夫圆房,一家人快乐相处,接着儿子阿牛迎娶童养媳,整个生命再次循环,成为沈从文乡下世界里恒常的现象。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也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院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心中所期冀的人性的“希腊小庙”由此悄然搭建。小说不乏现实主义的清醒,也写出萧萧的命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与幸运,她一生都为外在的力量所摆布,从来没有自觉地主宰过自己命运。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但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为了更深刻地揭示这一点,小说特别设置了有关女学生的情节。在小说中,女学生是一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她们的出现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同时还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反省与反抗力量的滋生滋长及其渗透和影响。纵览之,沈从文着眼的不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是意在关注湘西乡民代代相承的生命形式。作者以既含热情又带惆怅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儒家伦理规范的世俗性范式,一种庄严与悲凉互现,落后和优美同陈的湘西底层平凡民众的生存状态。

    《萧萧》表现了湘西社会原始的未经“文明社会”浸染的自然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纯,寄寓着沈从文的“人性”之爱和“田园”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ac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