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说过:“每一个被废掉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不接纳孩子的父母。”
育儿专家黄志猛说:“父母有多不接纳孩子,孩子就有多不接纳自己。”
很多天没有写文了,不是无话可写,是生活中触怀的时候很多,又往往不舍得时间静静地深入地思考。有些东西,还是等生活的内容空下来的一天再去回忆吧。
但今天,想好好考虑一下三木近来的情况。怎么说呢,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希望也在一天天壮大。成长的孩子思想日新月异,希望也蓬勃得有拢不住的感觉,想要他这样,又想要他那样,每样都是希望的标准,初心便似乎在渐渐远去。
意识到这一点,我知道自己还有得救。
晚上,继续读《论语》,虽然前段时间搜集了好多小孩子读经典利与弊的文章,让我对读经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但从识字与注意力的培养及语言表达训练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坚持的。现在马上要一百遍了,三木却明显的有倦意,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开始激励,精神奖励加物质奖励,哄骗诱惑。可是,三木这两天还是说:“妈妈,我觉得自己读不完了……”“妈妈,我发现我记不住了……”“妈妈,我不想读了……”
沮丧,焦虑,疲倦。
反复鼓励,反复强调读够的奖励,似乎效果并不很明显。并且,并且,他的焦虑似乎传染给了我,我开始板起脸,我开始惩罚他睡前不读绘本,我开始训斥他……
他拿着绘本泪巴巴的看着我,他指着句子声音低弱无力……
不安,强烈的不安。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你想知道自己做得对与不对,就去问自己的内心能不能安然。很明显,我很不安。这件事,我处理方法不当,他的内心在一点点失去自信,感受不到坚持的意义。
该怎么办?停下来是不能的,我很清楚地知道,陪他读下去是有意义的,我不仅要继续,我还要陪他读更多。要坚持下去,也许只有改变方法。或许,我可以和他探讨一下坚持下去的意义,或许我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坚持下去的办法,或许,我们更应该先仔细想想我们的坚持都收获了什么,比如,我们一起相伴的快乐。
他毕竟还太小。
沮丧,焦虑,是不是我先产生的情绪呢?确实,有时我有点急?我没有意识到对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来说长期坚持的艰难性,我把他按希望来琢磨,而非引导他朝着希望的方向走。琢磨者是费力的,被琢磨者是痛苦的,而牵引则是温暖着,快乐着。
那么从明天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试着接纳他读书中的不愉快与不满,以理解尊重的态度来对待读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