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4.23癸卯年 三月初四 星期日
备注:Day526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道商范蠡》之《计然:低调而神秘的入门之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海波
名言佳句: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一切的改变首先要从自我管理做起。
内容:
计然:身兼七国顾问的“流亡者”
《北史》:萧大圜云:“留侯追踪于松子,陶朱成术于辛文。”意为留侯张良在功成后,以追随赤松子之游的名义归隐身退,陶朱公范蠡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但何尝不是利益于自己的导师计然呢。
《太平御览》中的“计然传”是这样记载的:计然是春秋时蔡丘濮上(今河南民权、兰考一带)人。据说,他曾拥有一个显赫的家族,是晋国“亡公子”,有的版本也称“三公子”,恐为传抄之误。在春秋时大国忙于争霸天下,小国则时刻面临被向天呑噬的危险。动荡的社会局势,不但没让这位晋国“公子“养尊享福,反而逼着他从此踏上了永无归期的流亡之路。
作为一个流亡者,避祸保命的最佳方式,就是定期或不定期改名换姓。所以,我们很惊奇看到了计然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名字:辛研、文子、计然、渔父......
本名辛研的计然,为什么用“计然”二字作为自己的化名呢?有人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家和理财家,“计然”体现着“计划使然、谋划使然”、计合自然”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计然者,寂然也。《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代表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寂寥独立,静若深渊。纷纷扰扰的外物变化,虽无穷无尽,我不为所动,则如镜中显影,不见而明,不行而知。
计然与计倪不是同一个人。二人虽思想体系保持高度一致,但还是有区别的:
其一,计然与计倪年龄不符。勾践向计倪问策时,是勾践十年(公无前485年),那时30多岁的范蠡已是越国相国。
其二,计然与计倪风格不符。计然的风格是“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这样不受拘束和管制的闲散人,怎么可能在越国埋头苦干二三十年呢?计然中就劝告范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这位先知智者,又怎么会在范蠡离开越国后才“计研佯狂”。
计然从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天赋,他自幼刻苦好学,通览群书,再加上特殊的流亡生涯,让他学会了通过观察学习大自然,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端倪时,就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知道别人的想法。
而漂浮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让计然比常人更有机会访求明师、结交高人。人常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这种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才锤炼、铸就了计然的博学多才,培养、激发了计然的见微知著,使得他对天文地理无所不通、阴阳四时无所不晓。
计然作为老子门下最具代表性的弟子之一,他的人生风格与专业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计然好“隐”。他继承了老子“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的行事风格,不求名不求利,喜欢偷偷帮助人、成就人。“阴所利者七国”暗中帮助和辅助了不少国家的君主,偷偷培养和发掘了不少国家的人才。计然身上体现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和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精神风貌。
其二,计然好“谋”。他继承了老子“繟然而善谋”的智慧,他通晓富民强国之道,精于“天文历法、农业地理、管理之道、谋略兵法”,善于出谋划策,尤其在经济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计然也是中国的咨询业祖师,“阴所利者七国”就是他不为人知的业绩。
其三,计然好“色”。他善于察言观色,精通相人之术。
其四,计然好“游”。他心怀“大丈夫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的泛泛大志,经常遨游于山海湖泽,自号“渔父”,不为天下所知。
在《庄子·杂篇》中,记载了一则不知真伪的“渔父”故事。故事中的渔父,道家学派隐世高人的写照,更有可能是计然的一段经历。故事说,孔子有次来到一个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
曲终,渔父用手召唤子贡、子路过去,问强琴是何人。渔父听罢,笑着背转身边走边说道:“孔老师虽然讲仁奉行仁,但他还是解决不了自身祸患问题,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唉,他离大道还是太远了!”
渔父认为孔子一生仔细推究仁义的道理,考察事物同异的区别,观察动静的变化,掌握取舍的分寸,疏通好恶的情感,调谐喜怒的节度,却几乎不能免于灾祸。这由其自身修养身心的功夫不够,没有谨慎地保持自己的真性,颠倒了本末所致。
如何修养自己的真性呢?渔父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所谓真,就是因循自然的规律,内心精诚到极点。在渔父看来,最大的成功。,首先要修好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真性,要善于跟天地沟通。
唐天宝元年(742年),计然被崇道的玄宗皇帝赐封为“通玄真人”,与文始真人尹喜、冲虚真人列御寇、南华真人庄周并称道教四大真人,其著作《文子》也被尊称为《通玄真经》。
阴阳两利:道商经济学家的宏观视野
计然是老子道学的正宗传人,也是诸子百家中“计然家”的形象代言人。计然家,又叫轻重家。
所谓轻重,就是钱的问题。计然家主要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以此为治国之道。通过对天人、本末、农商、轻重、国民、虚实的分析研究和动态调控,来实现商业的成功、经济的腾飞、国民的富强、社会的发展。所谓“富上而足下”,成就圣王之圣事也。
计然教会范蠡的是什么呢?“计然七策”,即经世济民之道。
其一,要掌握好“不易”与“变易”的总体认识。
在老子看来,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转化的。所谓祸福、尊卑、曲直、强弱、否泰、善恶等对立现象,都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但同时又周行循环,相互转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这个既相互生成又相互克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破坏的规律,就是“道”,故“恒也”。
其二,要掌握好“有欲”与“不欲”的研究工具。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自然无为,就是让事物依照自身状况去自由发展,而不要以外的力量去干预它、约束它。
道家智慧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对人世间一切利害关系转化的深刻洞察。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反”就是事物运动的总规律。所谓‘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我们只有在“有欲”的主动认识和把握下,在‘知其雄,守其雌’的兼顾原则下,才能实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少胜多。这对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商业竞争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其三,要掌握好“天道”与“人道”的对应关系。
老子通过对天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些自然现象的综合观察和成熟思考,得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整体认识。
其四,要掌握好“买进”与“卖出”的对应关系。
计然告诉范蠡,要成为高明的商人,必须懂得按照自然变化及市场缺乏的多寡来预备货物,等待时机。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来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
其五,要掌握好“实体”与“虚拟”的对应关系。
其六,要掌握好“有余”与“不及”的对应关系。
社会经济的不健康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失衡,就在于统治者与民夺利,过分地剥夺和伤害了社会大众的利益,以及太多的人为干预,限制和左右了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演变规律,社会从而出现动荡不安。
统治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去甚、去奢、去泰”,减损自己的欲望;其次要保持“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良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最后要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原则,降低政府对于市场过分的人为干预,不轻易发号施令,以免破坏和影响‘微观’市场的自发自律。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用好“中和”的原理,进行贫富与有无的宏观调控。
范蠡秉承老子“慈”、“俭”“自然”“守中”的思想教诲,倡导低碳、环保生活。
其七,要掌握好“财货”与“生命”的对应关系。
阴阳是转化变易的,一切现象界事物都是不长久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宇宙万物皆平衡,凡事不可走极端。
当我们学会算帐后,就会明白“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会“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并最终恍然大悟---“知足之足,常足矣!”唯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懂得知足知止者,身体生命和事业才会长久平安。
范蠡一生都遵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的准则,追求着唯道是从、大道为公的大成境界。
启示:计然虽出生于贵族却因家族原因长年流亡,这也造就了他独特的视角。对待世界、自然的感受也让他总结出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洞察世情的智慧。
从计然的经历来看,人在没有经历生活的暴击是不可能对生活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的。楚平王表面的问政虽然得到了计然真诚的回答,但遗憾的是他并未想要放弃既得利益进而改造自己及国家的弊政。
这一刻突然感觉这世间真的有人是有福气能遇到良师,且能听得进去他的教导,还能用他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范蠡就是这样的幸运儿,而楚平王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虽说他是一国之主,却一点也不羡慕他。
在计然与孔子的对话中,我发现计然其实是在提醒孔子要遵循自己的本性,谨慎地保持自己的真性,切莫颠倒本末。那
什么是真性?为何失去真性会颠倒本末?带着这个问题我发现与一段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能活出真自我的人,都很注重自己的感觉,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辨认,有能力去满足自己,并且循序渐进满足自己,这个满足自己的过程就是强大自己的过程。只有首先完成了一个完整强大的自我,才能做到收和放,敢于舍弃,能做抉择。得到内心的自由和有能力去选择一切事物的去留。真正舍弃那些不必要的,靠近那些需要的。
一个人越充分完整自己,越充分满足自己,越充分了解自己,做事就越简单,做选择越快,做决定越正确。就像当你知道你最适合蓝色时,你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红色黄色里太久,而是力气用在刀刃上,只在有感觉的东西里发力和享受。
不做虚妄浪费时间而没感觉的事,只做你的生命版本最高需求的事。这时候的你,活得简单、通透、自在和正向增长,无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
看到这篇孔子在缁帷的树林与计然的对话,我突然明白计然是让孔子多留意观察最易被忽略的事情,回到事物本质上来,前提是要遵循自我的感觉从而完整自己,建立强大的自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