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悲观主义的诱惑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保持乐观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世界在大多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越变越好的。
不过,悲观情绪在我们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悲观情绪不仅比乐观情绪更普遍,听起来也显得更明智。悲观主义在认知上具有一种吸引力,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超过了对乐观主义的,而后者往往被看作忽视风险的表现。
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并非相信一切都会变得很好——那就变成盲目自信了。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相信就算过程中充满坎坷,随着时间过去,你心目中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比坏结果出现的概率大。
悲观论调听起来似乎比乐观论调更富有智慧,所以也更具说服力。
如果你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变得很好,他们可能会不以为然,或者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你。但如果你说他们正处于危险中,你就会获得他们的全部注意力。
如果你能意识到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可以在经济发展、医学突破、股市收益和社会平等等各个领域取得多么巨大的进步,你就会发现,乐观主义本该比悲观主义吸引更多的关注。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在涉及金钱的领域,悲观主义之所以具有吸引力,的确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理由,才不会被悲观主义牵着鼻子走。
其中一个原因是出自本能,我们无法避免的。丹尼尔·卡尼曼表示,人类对失去的过度厌恶是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
不过,在金融领域,导致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容易出现、更普遍也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金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金融领域发生的消极事件往往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吸引每一个人的注意。
无论你是否感兴趣,有两个话题都会影响你的生活:金钱与健康。健康问题往往属于个人,而金钱问题则更具有系统性。在一个密切互联的系统中,一个人的决定往往会影响到其他所有人。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金融风险获得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是其他话题难望项背的了。
第二个原因是,悲观主义者在推测未来趋势时经常没有将市场会如何适应局势纳入考虑。
我们很容易做出糟糕的情况会持续的预测,而且这样的预测很有说服力,因为它不需要我们去想象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但是错误总会得到纠正,人们也一直在适应环境。眼前的问题有多糟糕,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就有多强——这是经济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却很容易被悲观主义者忽视,因为他们的预测一直是简单粗暴的。
第三个原因是,进步发生得太慢,让人难以发觉,但挫折却出现得太快,让人难以忽视。
让我们来比较两种现象:一种是人们在漫长的认知觉醒后终于对飞机产生了乐观态度,另一种则是人们会极为迅速地关注某些会引发悲观情绪的事物,比如一家公司的破产,或者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一起飞机事故。
增长是由复利驱动的,而复利通常需要时间。毁灭却可能由独立的致命因素导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它也可能由失去信心引发,而信心可以在一瞬间崩塌。
表达悲观论调的文章更容易写作,因为其内容往往更有新意,且只需要关注最近发生的事件。乐观的叙述则需要回顾漫长的历史和事物发展的进程,而人们总会忘记这些事,并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分散的事实联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