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是什么?
DISC是一种对人行为风格倾向性的测试。什么意思?
它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按互动对象:人或事,互动方式:快或慢,建立了一个二维系统。并以此将行为风格划分为四种倾向偏好。D:指挥者,I:影响者,S:支持者,C:思考者。这四种风格的人,在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进行互动时,都会有相对固定的行为倾向反应。而学习DISC就可以了解,人们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倾向”,以给出符合他们预期的“反馈”,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结果。
拿我们熟知的电视剧《欢乐颂》来打个比方,安迪就是一个D风格很明显高级管理者,她行事果断,直奔结果,不拖泥带水,是典型的问题终结者;而曲筱绡跟小蚯蚓就是非常典型的I风格,喜欢跟人互动,情绪大起大落,古灵精怪不安分守己是他们的座右铭;不会拒绝人的樊大姐,对别人非常热心,但对自己只会妥协委屈求全,她跟家庭成员关系的互动,则将S的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最乖的关关,事无巨细完全由理性驱动,并一丝不苟完成,非常懂事,让人放心,深入人心的C特质表现,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了这位严谨,细致的菇凉。而她们在爱情,生活,职场,家庭等各个场景的表现,则将人在同一件事上的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行为风格与互动方式让我们在她们的演绎下,找到自己的影子。
“缘”起DISC
说实话,其实最开始也不知道DISC双证班是干嘛的就报名了。原因很简单,我在读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学习的都是一些很理论的东西,学院派的教育风格。但DISC也是行为心理学中偏应用领域的一种研究成果。毛爷爷教导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通过学习应用DISC对理论学习有帮助,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更何况它还让你在面对各色各样的人跟事时,给了你一个思考解决问题的新维度。因为参加猫群而接触到了DISC,再加上自己人际敏感度处在一个需要提高的阶段,就顺势来报名了一把。
DISC为什么有用?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分支叫做行为心理学,他研究的主要就是,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推导在特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心理活动是不可观察的,但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所以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环境,让被试者在一个特定场合,引导其作出实验要求的行为,就可以归类统计,进而推到这个人在此行为下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促成行为的动机。
我们的行为的习得,其实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先天遗传的,比如你出生后就会做“吮吸”这个动作;遭受危险时,你会不自觉的就做好战斗/逃跑准备。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后天习得的,比如经典的条件反射。比如你在儿时成长过程模范父母的行为习惯所建立起来的一些习惯。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会随着某种特定刺激的产生,你的身体会不自觉进行回应。
铺垫了这么多理论,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既然行为是可习得了,那就说明它也是可以被改变,只是难易度而已。而DISC则就是将你已习得的行为风格进行分类甄别,这样,当一个特定行为产生时,你就可以有意识的去介入进去,除了使用你自己最常用的“反应”方式,你还可以主动改变你的行为去应对这个“刺激”,从而达到改善你跟“刺激源”之间的关系。所以DISC说它是一个提高你人际敏感度的工具也就是在说这个问题。因为在这个维度上,当你观察到他人的某种行为时,你不会再刻板的对他贴标签,而且是会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你就获得了“理解”他的机会,所谓的“我懂你”,其实就是理解他不自觉的行为反应后所代表的“心理动机”。当对方获得“你懂他”的信号后,其实一种信任关系就逐步建立了。这样,你就有机会去“影响他”让他改变行为。所以从心理咨询跟治疗的角度来看,DISC也可以是一种纠正人行为的一种工具方法,人的改变永远都是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开始的。而我们学习DISC成为讲师或咨询师或顾问,就是要帮助他人更好的理解自己的风格,以更好的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DISC的起源
DISC来源于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并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发展成为MBTI性格理论,再由马斯顿博士在研究行为与情绪关系时,设了出了DISC测评法。DISC原版是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iness(稳健)、Compliance(服从),但我们学习的这个版本的DISC做了些许的调整,因为最原始的定义用词在当下的社会理解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你读原版感兴趣,可以去读马斯顿博士的《常人之情绪》),所以我们学习的这个版本将用词改为:支配、影响、稳健、谨慎。下面我就DISC这个行为特征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理解。
Dominance: 指挥者
D风格的人,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他们的目标感极强,而且有用不完的精力,挑战更高的目标就是他们人生的追求。
我第一个想到的D就是我们的老大。他就是一个典型的D,行事永远风风火火,对工作要求就是直接报告结果,我自己是一个大S,还老师不自知,每次都跟他汇报或者是讨论问题,都是要漫长的铺垫,因为我总怕遗漏要说的东西,而他总是打断我说:“这个我知道,说重点”。在没了解DISC之前,我总觉得很难受,现在看来,只是老大是一个最求高效率的人罢了。而他老跟我抱怨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每次讨论问题都会回到原点开始,一层层拨开,能不能高效点”。在没学DISC之前,我的内心OS是:“我也想高效啊,但臣妾做不到啊”,最近我学乖了,只给他做选择题,给结果。除非他对过程感兴趣,坚决不讨论过程~
另一个高D,就是我的朋友L君,在他的人生信条里面,挑战就是第一位的,口头禅就是“找不到对手,就自己去培养一个”,他永远在竞争以及走在竞争的路上。我们骑车小队,他做队长,第一次就机场线来回40公里,第二次八达岭来回60公里,第三次。。。来回80公里,第四次直接天津,来回200公里。。。。练跆拳道直接奔黑带去,打羽毛球也要做到公司里面的No.1。最近有了小孩,对孩子的培养,从小孩的名字,到每个阶段他需要什么,都已经一一规划好了。。。。在他的职业规划里,从跟我在同一家公司做技术出身,当技术能力达到目标后,就以技术为跳板跳槽去非技术驱动类公司做管理,在管理有一定经验后,就出来创业了解公司的构成,现在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要什么,以及怎么做都有清晰的规划,如果不清晰就整清晰了,然后马上做。
Influence:影响者
我自己的I特质特别低,但也是因为如此,就特别受I特质高的人的吸引,在I特质的同学面前,人人都是人来熟,他们是人群中的开心果,联络者,公司,团队中的小道消息他永远是第一个知道,跟她走在大街小巷上,好像每一个人都跟她认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我去前女友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村里,村里每周都有”赶集”,也就是城里的大卖场,周边村的人都会集中到一个地方来,售卖他们自家的东西,最让我惊讶的是,貌似经过的每一个店铺的老板都跟她认识,光这件事就让我匪夷所思了一整天。而且回想起来,她再忙,再累,一旦同学朋友的聚会是一定要参加,所有同事朋友的生日她都会精心准备的,她总是能恰如其分的出现在领导面前,察言观色能力极强。也因为特别关注人,所以当别人对他的关注度不够或不跟她互动时,比如有聚会没邀请她参加,投票没支持她,或朋友跟她生气不理她,她就会一直闷闷不乐直到关系又恢复为止。I特质的人,不记仇,情绪大起大落快,她的情绪需要宣泄口,永远追求好奇,刺激,一成不变的事务性工作会让I特质高的人难受。她不喜欢被管教,不喜欢规律,但她们自己喜欢成为规矩制定者。你永远猜不到I特质的人,心理在想什么,她总有那么多鬼点子,所以I特质非常容易给你惊喜,而且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也是I特质比较高的人,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演讲等等。他们朋友非常多,但能与I深入链接的人确不多。她们需要人来支持,人来赞赏,她们喜欢在聚光灯下暴露自己。
Steadiness:支持者
哈哈,该说说我自己了,没学习之前,其实我自己也多多少少做过不少其他性格测试,比如盖洛普2.0优势测试,VIA性格测试等。但这些测试更多是偏向性格的特质,更多是让你知道你之所以为你的原因,而DISC更多是偏向于你性格所导致的行为风格,是外部可被观察的一部分。S做事很慢,他是一个观察者。他关注人,但不喜欢跟人主动进行互动,如果可以一个人呆着,S肯定不会去主动社交。不会拒绝是S最大的问题,我们老大最喜欢给我定目标了,每当一个目标完成后,在我刚松一口气的时候,他马上就给我一个新的目标,做的同时还让挂几个次要问题让你在后台思考。当我向他反馈我压力大完不成时,他总是笑呵呵的跟我分享:“你在焦虑就证明你正在成长,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一个大S硬生生的让他逼的调试成了大D,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宝宝只是默默的接受,然后默默的去执行。之前我觉得我耐受力怎么那么强,现在算是找到根了。不过因为跟他共事有7-8年了,所以我这种隐忍的风格,他也是熟悉的,所以当我不说话的时候或他给我压力实在是超过我的零界点时,他也会给我减压,给我支持,给我打气,让我自己觉得,“好像压力水平恢复到可控水平了,然后就默默的去死磕问题了(其实现在我看来,我一直运行在S抗压力最大值边缘)”。另外S在跟I一块的时候,I永远不懂S默默付出的痛,而S永远看到的是I Biling Biling的闪光外表,以为她不关心他,但实际上她是天性喜欢被关注而不喜欢关注人罢了。所以,请善待S,他有想法,但不会表达,他有情绪,他不会宣泄,他自会默默的忍受,一直忍受到临界点,然后爆发释放。所以,能识别并表示用行动跟言语让他明确知道,他为你做了什么,拿捏住S的情绪临界点,别让他过爆了,就是你管理S的最大法宝。
Compliance:思考着
这个跟我也有很大的关系,我除了高S还是一个高C,但C的特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我从小喜欢科技的东西,尤其喜欢电子游戏。你要知道有游戏开始,所有都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得分,等级,经验值,金币,血条,攻击力,敏捷,魔力,智力等等所有游戏可能涉及的属性都是数字化。而游戏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可以被量化,而且只要你有通关秘籍,有套路,肯花时间,你就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我可是一个至少得有20年以上游戏年龄的骨灰级玩家了,这样的成长背景,导致了我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想都没想就选择了计算机,所以后来的职业生涯也是围绕计算机来构建的。对于机器的世界,只有正确或错误的结果,而没有“可能”二字。所有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如果可能的,都能被抽象建模成有固定模式跟套路的解决方案,并被计算机化。在C的眼里,除了人性复杂的难以建模外,貌似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逻辑化跟量化的。所以C特质高的人,基本职业都是跟数字打交道的,比如计算机程序员,精算师,分析师,架构师,注册会计师等等。没有逻辑的世界是C无法忍受的,所以当C对上I,牛头不对马嘴。I关注感受,情绪化。C关注事情因果,理性的像一块石头。让C个I在一块,要么就是C用数据把I逼疯,要么就是I通过各种情绪攻击,让C思考短路,大脑宕机。所以,对于C,我们只需要做到,认可他,给他空间/时间,交给他的事情一定会给你做的漂漂亮亮,保质保量,如果他做错了,也千万不要当面去指着他的错误,需要迂回战术,以请教的口吻,引导他自己找到错误,他会很感激你,然后自己会想尽办法去修复。不过,有一点要严格注意,面对时间紧迫有的紧急deadline的事情,则尽量不要让C去做领导者,因为在他们会因为没法给出你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无限把时间后延,导致项目延误。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且所有事情也不都需要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的。帮助C找到合适的边界范围,他们会帮你在边界内构建稳固的防御。
其实关于DISC本身还可以说很多,但今天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道这里。随着对DISC认识跟运用越深,我们会对人际关系敏感度越来越高,这样,当我们再面对一个同样的刺激时,我们不再只有一种选择,而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场景跟刺激,随意切换行为风格,以获得更合适的反馈,从而让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更好。
好,来总结一下。
DISC是什么:DISC是一种行为风格预测工具
DISC的起源:由血液说起源,到MBTI发展,到DISC
理论基础: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并且可以改变的
DISC的目标:改善人际关系的敏感度
其他性格特征测试:MBTI,大五人格,数字密码,VIA,盖洛普优势识别器,色彩性格特征
差异:侧重点不同,精度不同
DISC特质:每个人4中特质都会有,只是高低不同,而且可以主动调试
DISC四个特质特点:
D:关注事,快,理性,直接,主动。目标跟结论
I:关注人,快,感性,直接,主动。情绪跟互动
S:关注人,慢,感性,间接,被动。被理解,被需要,感受力
C:关注事,慢,理性,间接,被动。重数据,看事实
DISC应用领域:阅读,写作,销售,培训,管理,学习等等
最后感谢DISC,感谢海峰老师,感谢DISC的管理人员,感谢F53的2组小伙伴跟F53最强助推筝筝,感谢DISC把我们聚到了一起,认识你们是我一生的荣幸,DISC是一个大家庭,DISC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孤独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