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的文章也好,课程也好,还是书,几乎都撞到了,一起讨论了关于恐惧这件事情。
每一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让我意识到,我们其实出现的很多情绪,其根源都是出自于恐惧。
宽容
对比这个词来说,或许更能聊的一个词应该是容忍。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也好,还是在职场也好,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或许大、或许小。比如,父母总爱插手自己的喜好,他们总爱用自己的标准来帮你判断该不该喜欢这件事情,或者你该不该坚持相关的学习。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无能为力,于是安慰自己说以后等自己长大了,独立了,父母就不会再有权利来指手画脚了。可事实是,长大了之后你会发现父母或许在一些事情上不再管你,但是会在别的事情上管理,比如说你的工作,比如你的婚姻。
我们其实很难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或者是容忍的心态,去面对父母的这些干预。我们觉得自己不自由,我们觉得自己被限制。有的人会选择反抗,有的人会选择妥协,但是这些都并不是宽容的心态。反抗其实并不代表着你不恐惧,妥协也并不表示你是出于爱。
当我们反抗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压制父母的表达,也就是阿德勒所说的目的论。因为对于未来没有一个人心里敢说一句我不恐惧,但是我们又害怕父母所描述的那个未来真的会变成现实,于是我们就选择用反抗的方式去反制父母。而妥协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父母,你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幸福,以此来让你的父母安心。因为除了一部分的父母以外,大部分的父母之所以干涉你的选择,只是希望你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更顺利。
对待父母尚且如此,对待其他人,我们其实就更难宽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跟人吵架的经历,你原谅他了吗?伯凡老师说,我们无法对别人宽容,是因为我们恐惧受到伤害,或者恐惧这个伤害会无穷无尽。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真的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因为自己被伤害,所以内心其实充满了恐惧,于是就无法去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接着就是疯狂的反扑和报复。
原谅别人是需要勇气的,未来修行的路上,一起加油吧。
抱怨
抱怨的根源其实还是恐惧,或者更透彻的说,是对于无能的自己的恐惧。因为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于是选择用咒骂等等的方式去抱怨。
与抱怨相对的就是接受,有俗语说,接受能接受的,改变能改变的。可现状常常是,任何一件突如其来的伤害,我们第一反应是希望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壳,然后去指责那些伤害自己的人,而不是主动的去想一想,在这件事情上,我到底能够改变什么?能接受什么?
逃避是人之常情,但除非我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或者说真的凭自己一己之力逃到这件事情,一定影响不到自己,否则最后的结局我只能是接受。既然结局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决定,那为什么不能更主动一点呢?至少我可以让自己心情上变得愉快。
当我们真的想明白了,抱怨这件事情除了能够让自己日趋纠结之外毫无用处,而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始终需要活在当下朝前看。世界或许会更美一些,我们的格局也会更大一些,我们也会注意到更多外部的事情,知道自己真正所处的当下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自己再也不是我们自己世界绝对的中心时,我们其实会把自己从被害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被害者这个角色或许能够成为自己一时的盾,但是最后会成为伤害自己的矛。
拖延
这个倒是已经想通了很久,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事情我们一直会把它拖着,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懒,但更可能的原因是我们害怕自己去做这件事情,因为害怕自己会做错这件事情。
所以就像抱怨一样,接受、改变,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钥匙。
鲁迅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同意这句话,但当我们出现相同的情绪时,里面的底层原因很有可能是相似的。对于这些情绪也好,动作也好,我们或许要做的是跳出来仔细想一想,不要让自己成为伤害自己的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