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无弃人无弃物,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天弃物,家里空间有限,实在堆不下太多东西;在我们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谁敢说从没有放弃过某些学生呢?今天和同事聊天时说起三十年前的几个学生,实在教育不了,最后勉强毕业,后来的发展都不乐观。但有一学生,母亲早早离世,父亲不靠谱,跟着爷爷奶奶,整天不写作业还有各种理由,当时我不忍心,有时带着他放学回我家,写写作业,聊聊天,他天性中有很强的创作冲动,重复的事情他不屑于做,但凡班级有活动,他每一次的构思创意设计都能惊艳所有人。后来的后来,这学生成了一家上市公司老总。
以今天的心态再看那些被放弃了学生,他们确实是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人帮着好好梳理引导孩子发现自我的使命。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听话守纪律,通过训导令其行为规范化,事实上,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任何人是无用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得道的老师,上天也必然会助他完成使命,在不同时期会唤醒不同的生命,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学识渊博才能为师,更有可能是老师的仁爱之心+永不放弃的信念,使得师心永恒。
有些老师表面很厉害,貌似很敬业,但他/她的心里,装的是分数排名,是领导的评价,是家长的赞扬,至于孩子,乖巧又成绩好的就喜欢,不乖成绩又差的怎么看都不顺眼,乃至于讥讽打击,挖苦责难,不在话下。放弃一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情,缺了老子所说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如果说这样的人“失道”,也未尝不可,而这样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你我他。
老子在这一章中理顺了善人与不善人的关系。他说:“善人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之资 ”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尊重那些“善于救人者呢”?什么时候能够理解“不善人”的借镜作用呢?
回到本章开头的五善,是因为有道的加持,这样的人言行举止大方,挑不出毛病。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策者都是得道者,他们以本明的智慧,去关照人与物,了解人各有才,物各有用。教育如果彻底整明白了这个大道,天下还有什么弃人?
不珍惜善人这位老师,不爱惜不善人这面镜子,虽然世人认为自己有大智慧,实际上却是世上第一迷误人。这是圣人传下的无上法,修行者要牢记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