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孩子,喜欢纹身、涂指甲、抹口红、打耳洞……相比其他个性行为而言,家长对孩子纹身行为包容度最低。有孩子悄悄把纹身纹在孩子看不到的身体部位。
权利之争
每个家长似乎对十几岁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明确的想法。孩子对自己想做的,抗拒的也有明确的态度。用威胁、指责或奖励,试图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想法生活。
纹身意味着什么?
对孩子而言,纹身是个性的标志、对偶像的模仿或崇拜、或是纪念特殊事件、情感的寄托、或是融入集体的凭证。纹身给平常无味的生活带来新鲜感、挑战感……
对家长而言,纹身可能让家长觉得不太舒服,是不是还有认识了不良朋友?最近是不是早恋了?是不是叛逆的标志?是不是无心学习?是不是……???以后还得了……!纹身给家长带来可能是紧张感。
两者体验到的挑战感会不一样。
有纹身念头
和孩子一起上网找纹身的相关知识,商量找纹身最安全的地方,并了解做法、是否疼痛、愈合过程,以及当孩子改变主意时消除过程。
谈
父母的态度和想法会影响谈话的质量,在《正面管教》提到,“纹身、穿孔、打眼是十几岁孩子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仪式,并且是他们正在长大的一个标志。”十几岁的孩子对自己的外表十分看重,有一次,初一一男生经常喜欢在课堂讲话,当时我没有批评他,我说你这黑色衣服很好看。我的课上,每次看到那个男生,都是一套黑色的衣服。但是他对我很客气,每次上课下课都会主动帮忙拿电脑。
问孩子启发式问题“什么样的外表对你来说很重要”?“做一个想象,十八岁以后得你对外表会是什么感受和想法?”“除了纹身,现在还可以做哪些很酷的事情?”
“你想纹一个什么图案呢?”
“一只狮子”
“嗯,听起来不错,你一定有你的很好的理由”
“当然啦,酷炸了,狮子看起来很威风,力量,勇敢的,聪明的象征”
“嗯嗯,你希望和狮子有力量,勇敢,聪明的品质,为你感到高兴。在这之前,你做了什么事情觉得是有力量、或者感觉是勇敢、或感觉聪明的呢?”
这些问题不一定会立刻让孩子做出选择,但是会让他们思考,会让他们得到尊重,父母的问题和态度在他心里种下种子。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失败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为了孩子更好,保证他安全,禁止他这些行为,直接帮他做出选择,直接告诉他好还是不好,是家长的一种选择。和他收集信息,体验后果,让他做出选择。也是家长另一种选择。
在电梯里面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同时和两个十几岁的男生搭乘一个电梯,中途一个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小女孩进来,小女孩抬头看旁边的男生满是纹身图案,吓得眼睛瞪大,捂住嘴巴小声紧张和妈妈说,“妈妈,快看,坏人”。妈妈当时也尴尬,假装没听到,小女孩更紧张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快看”。旁边的男生同伴在旁边笑开了,纹身的男生尴尬安静在旁边站着。
有纹身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