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假已接近尾声,三天一次核酸,两天一次象棋网赛,每天一次健康打卡,这是自上周开始的常态。
核酸要在做完后及时上传在孩子的班级群文件夹,网赛一共七轮要跟指定的不同对手约局,钉钉健康打卡要在每天早上8点前完成。
看似有规律的几件事情,靠脑子记,没两天就开始凌乱了。
不是忘记健康打卡了,就是忘记三天到期后该去做核酸了。
更有甚的是,和对局的家长约好了晚上7点下棋,而到了7点,我却因为别的事情一打岔,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尴尬得我无地自容,很感慨如果不借助外力提醒,纯粹靠脑子记住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放暑假前,手机里设置了健康打卡的提醒,但由于放假后暂停打卡,闹钟提醒就删除了。
这不,临近开学刚开启重新打卡,还没有来得及重新设置,就发现自己离开闹钟提醒,是无法100%自主记牢并完成的。
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迎接我的除了孩子的笑脸,还有准备晚餐、收拾家务、育儿任务以及阅读写作,分分钟就会忘记一些重要的小事。
回想近几年,在便利的智能软件的助力下,的确帮助我缓解了很多健忘压力。
01 企业微信上的“待办”
下班后或者双休日,总会在企业微信群里收到一些工作事项,但又不是很急于完成的事项。
以前,我会顺手写在纸上,放进包里,上班时逐项完成。
后来,我发现不是时时刻刻手边都有纸和笔,于是不得不把事项保存在手机备忘录里。
再后来,我发现企业微信上有“待办”提醒功能,将事项内容长按,就会跳出一个功能框,里面有个“待办”。
点开“待办”可以直接设置一个想要完成这项任务的提醒时间,到了时间,会跳出一个对话框提醒,再也不用担心会遗漏工作事项了,非常方便。
而完成这个小小的提醒动作,仅需要十几二十秒,快速而又便捷。
02 微信上的“提醒”
同企业微信一样,微信也有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叫“提醒”。
方法也类似,将事项内容长按,跳出一个功能框,里面有个“提醒”。
“提醒”设置好后,会由微信的“服务通知”功能,在你想要完成的时间前,跳出一条未读信息,提醒你按时完成计划事项。
一样的便捷好用。
03 最常规的“闹钟”
对于常规的如晨起、孩子学校健康打卡、晚上早睡等常规事项提醒,则很适合用“闹钟”。
与前面两个的“待办”和“提醒”的默默无闻的提醒方式相比,闹钟的优势在于铃声。
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即便手机不在身边,也知道这个时间点该要做什么事儿了。
所以,除了健康打卡,三天一次核酸和两天一次网赛,我也设置了闹钟提醒,在这一次完成好后,就马上设定好下一次的闹钟提醒。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事情一项项设定好,借助于外力提醒,让自己不错过任何一项大事小事,同时也不让大脑产生过多的压力负担,这是我在经过多次手忙脚乱后,总结出的个人经验。
网友评论